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53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陨落(yǔn)   褴褛(lán lǚ)    一抔黄土(pōu)   心无旁鹜
B.勾当(gōu)   聒噪(guō zào)   恪尽职守(kâ)    断章取意
C.承蜩(tiáo)  亵渎(xiâ dú)    面面相觑(qù)    廓然无累
D.佯怒(yáng)  恣睢(zì suī)    强聒不舍(guō)   侍才放旷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三的莘莘学子要竖立远大的理想,但当务之急还是要抓紧时间,认真备考,力争在中考中考出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高中。
B.中国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消息一经发出,全国各族人民拍手称快,这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名族自豪感。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溺于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国务院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光着膀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 ;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  ,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 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①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
②虽然失意不苦
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④虽贫不苦
A.②④①③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
4.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示谦逊的态度,古人在他人面前经常谦称,如:下官、晚生、老朽、足下等。 
B.有的古代节日与神话故事有关,乞巧节又叫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荒废了云锦织作,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七夜晚在鹊鸟达成的桥上相会。
C.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国度,儒学大师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孝”“悌”都是指对父母要非常孝顺和服从,孟子把“孝道”提升到治国的高度。
D.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离离暑云散,袅袅秋风起”的诗句描绘24节气中的寒露这一节气。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漂泊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小题1】“柳”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意象。“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诗人借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们学过的李白《春夜闻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处“柳”这一意象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地名),又虎视淮阴(地名)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④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⑤,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⑥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①郗(xī)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④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⑤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⑥元,大。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又重其不以爱憎匿 择其者而从
B.吾昔与共在桓宣武府    大王闻布衣之怒乎
C.见其使才皆    至于斟酌损益,进忠言
D.既已噬梁岐    一得骨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重其不爱憎匿善
A.为坛而盟,祭尉首(《陈涉世家》)
B.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C.先帝不臣卑鄙(《出师表》)
D.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②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小题4】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重任的依据是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你对郗超这一人物的 看法。甲文段中的诸葛亮与乙文段中的郗超,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7.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
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
②我一路问女儿课上学了些什么。我听完一堆八分音符后,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又说,我也要好好学英语,要不然我去了美国,大家听不懂我讲话怎么办呢?很抱歉,她五岁,已经很自然地有了美国梦。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这么直接地在儿童身上体现。
③我心怀大慰,又加一句:围棋也要好好学哦。她学围棋也快一年了。她扭头问我:为什么?这回应出乎我意料,我一愣:当然了,学就要学好嘛。她居然认真起来:我又不想当围棋老师,去美国要下围棋吗?为什么要学好围棋?
④又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在英语培训班。与我同桌的15岁的女孩子,托福考了113分。我问:听得懂吗?她微微一笑,笑容里全是自负。我一时多事,说了句:其实你英文已经很好了,有时间可以看看古文,背背古诗词什么的。女孩不屑地看着我,她撇撇嘴,有什么用四个字虽不曾出口,却用身体语言回答了。
⑤如果她是成年人,我可以理解这是粗俗的挑衅,但女孩一脸的认真。我隐约感到一丝悲哀。年少轻狂的她,又哪里知道文学的长久魅力呢?我想了想说:说一个你可能知道的诗人吧,纳兰容若,他有两句诗:‘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那些要好的、视为姐妹的,以为是一辈子好同学、好朋友的人们,会渐渐淡掉,长大后,总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都变了。而他们说,不,是你变了。也许你心里会五味杂陈,感觉孤单,你有那么多感受,却不知从何说起、向谁说、怎么说。这时,你可能想起这句‘却道故人心易变’,于是,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说出了你的心声,抚慰了你的哀伤。我们脱离人猿已经很久了,我们所需的,不只是工具。
⑥如果技能与谋生无关,如果知识不是用来生存,如果它不是通往美丽新世界的桥梁,那么,它有什么用?我尽量用女儿能听懂的话说:围棋可以锻炼头脑,提高你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是所有学问和智慧的基础。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答案,因为她可以追问:学问和智慧,有什么用?
⑦天文有什么用?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一生像微尘一样轻。美有什么用?刺绣或者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与惊喜……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⑧就像这样一个美好的春夜,也许它真正的、唯一的用途,就是让万籁俱寂,让女儿有机会问出她的疑惑:有什么用?
⑨她会用一生,慢慢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⑩而在我自己的人生谱系里,知识最高,智慧最宝贵。美,就是美。我爱这所有的无用之物。
【小题1】阅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心理
①________
欣慰
女儿对学围棋有疑义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悲哀,深思
向女儿解释为何学围棋
④________
 
【小题2】细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请你写出第⑤段“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一句中“这里”所指代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
【小题3】请从全文角度说说标题 “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的含义?并分析标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本文带给你什么启示?
8.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子的妙用
①中国古代的铜镜有两种:一种是凹面镜,用来聚焦日光取火,也称阳燧;另一种是凸面镜,用来照人。
②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燧,铜镜也,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根据物理光学原理,我们知道,对于凹面镜,物体在镜子的焦距以外,物体的像是倒着的;如果物体在焦距以内,则会得到比实物微大的正像。
③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凹面镜的原理,那为什么他们要把照人的镜子做成凸面镜呢?这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
④首先,凸镜的视野比较大。用平面镜照人,人必须站在镜子正前方才能照见;如果站得偏离正前方,照镜子的人在镜子中就看不到自己,看到的只是旁边的景物。凸镜的视野比较宽,照镜人即便稍微偏离镜子的正前方,也可以在镜子中看见自己。

⑤其次,凸镜中的像比实物小,这样一来,小镜子也可以看到比较大的场景。我们知道,要在平面镜中看清一个人的全身,镜子必须要做得很大才行,至少得有半人高;如果要看清楚照镜人的面孔,镜子也要做得有半张面孔大。古时候,铜是仅次于金和银的贵重金属。所以,在铸镜时,为了节约铜的使用量,同时又要使镜子能照见面孔或全身,把镜子做成凸镜,显然是更经济的一种选择。
⑥根据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不管是平面镜、凸镜,还是凹镜,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照镜子时,人得站在镜子正前方。凸镜略好,不过人的偏离角度也不能过大。有没有一种镜子允许人对镜子有比较大的偏离,而且还能照见人呢?也就是说,不管光线从什么角度射来,镜子都能够把光线沿着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
⑦答案是肯定的。这种镜子被称为回射镜。如右图所示。把3个平面镜相互垂直地黏结到一起,形成一个角锥,就像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卦限一样。这个镜子的角锥就是一个回射镜。人只要站在角锥内部,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看见自己完整的镜像。也就是说,处于角锥内部的任何一束光线,经过角锥反射后,会沿着平行于入射方向的方向反射回来。
⑧回射镜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平面镜的交线不容易做得十分精密,照出的人影上往往有几道线,看起来很不舒服。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使它们照人,而是用回射镜把光线反射回去。这种装置一般被称为回射器,也称逆反射器。
⑨通常,自行车尾部都有一个用塑料制作的小回射器。它由许多小格组成,每一格都是3格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自行车后面行驶的汽车,可以凭借自己的车灯,很远就能发现前面的自行车。因为自行车上这个小小的回射器可以把车灯的光线反射回去,而不管汽车和自行车的相对位置怎样。回射器的用途很广泛。有一些用油漆画的行车线,采用的是另一种原理制成的回射器。这种回射器的原理是:入射光照射一个折射率较高的透明球体时,总有一部分光线经过全反射后沿原来的方向备反射回来。于是人们想办法在涂写路标的油漆中添加极细小的玻璃珠。用这种油漆写出的字,对光线有回射的本领。
⑩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镜子的功能,是对光线进行简单的反射;回射器的功能是将光线从哪里来再送回哪里去。
【小题1】简要归纳本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题2】同学们都知道,通过测量光线通过的时间,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那么怎样来实现测量光线通过的时间呢?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解说。
【材料一】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登上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千克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
【材料二】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
9.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之道
①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
②君子必守道。
③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甲】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君子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④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藐视权贵,宁折不弯。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屈身事权贵,阿谀奉承,君子不齿。
⑤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①。【乙】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是帮助天下穷苦之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⑥君子之道,在于信守承诺。君子之言,言必行,行必果。荆轲刺秦王,风萧萧易水寒,壮士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义无返顾,断然出征,抛却性命,为的就是一个‚信‛字。君子之诺,重于泰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与君子相交,可以袒怀心思,可以全然相托,因为君子一旦承诺,必然是以性命践行之,绝无无半点反悔。
⑦何谓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时下某些人,喜欢照搬西方,处处学做绅士,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素质与涵养。中华浩瀚五千年文化所孕育的君子之道,足以与所谓的绅士礼仪相媲美。君子之道,体现着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脊梁。
(选自网络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主张通行于天下,也并不因此而增加;即使困窘隐居,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小题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子之道
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守道。
C.我们应该学习并提倡君子之道。
D.君子之道,体现着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脊梁。
【小题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
②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
③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几十年如一日,完成了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④胡宏曾说:“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小题3】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古罗马时代,一位预言家在一座城市内设下了一个奇特难解的结,并且预言,将来解开这个结的人必定是亚细亚的统治者。长久以来,虽然许多人勇敢尝试,但是依然无人能解开这个结。
当时身为马其顿将军的亚历山大,也听说了关于这个结的预言,于是趁着驻兵这个城市之时,试着去打开这个结。
亚历山大连续尝试了好几个月,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打开这个结,真是又急又气。有一天,他试着解开这个结又失败后,恨恨地说:“我再也不要看到这个结了。”当他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不再去想这个结时,忽然脑筋一转,他抽出了身上的佩剑,一剑将结砍成了两半儿——结打开了。
11.
综合性学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对联作为其中的精粹,是汉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津津乐道,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独特的语言形式。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化,班级要开展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
(1)对联按照功能可划分为许多种类:春联、职业联、挽联、名胜联、寿联、书画联、婚联、寺庙联等。请分别指出下列四副对联的种类。
①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
②爆竹声声除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③德行齐辉一门合庆,福寿大衍百岁同符
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对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信息,请你根据下列对联的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
例: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________
②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________   
(3)语文老师给大家出来一个上联,要求大家从《水浒传》《西游记》或《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位人物来对出下联。
上联:智勇双全武松打猛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2题)

12.
请在《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第⑤段结尾处作一个关于段落中那个女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片段。
要求:⑴符合上下文的情境;⑵至少写一个比喻句;⑶字数不超过150字。
1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间有无数的门:木门、铁门、玻璃门……形形色色,用途不一,但生活中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门,它们像门又不是门,是门又无法轻易打开,当你有意或无意中推开那扇门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