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彰显着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两者观点的异同。
材料二美国记者弗雷德曼在2000年12月15日的《时代》周刊上发表短评说:“美国的强大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天才们”设计了哪些制度?分析这些法律和制度体系如何促使美国的强大?
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法文化传入中国,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法治成为启蒙者共同选择的走出历史困境的出路。梁启超提出:“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1906年,孙中山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制宪原则,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据《中国近代法制史》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法治建设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没有建成法治国家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两者观点的异同。
材料二美国记者弗雷德曼在2000年12月15日的《时代》周刊上发表短评说:“美国的强大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天才们”设计了哪些制度?分析这些法律和制度体系如何促使美国的强大?
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法文化传入中国,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法治成为启蒙者共同选择的走出历史困境的出路。梁启超提出:“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1906年,孙中山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制宪原则,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据《中国近代法制史》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法治建设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没有建成法治国家的原因。
2.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6题)
3.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
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
5.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 |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6.
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
7.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
8.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
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
D.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
9.
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京剧生存与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如何传承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备受关注。《中国京剧百科全书》就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专业百科全书。下列各项不可能出现在书中的是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提倡密不可分 |
B.它是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形成的,故名京剧 |
C.“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大多是现代京剧 |
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 |
10.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11.
让一个金属球在一个光滑的斜槽内滚过不同的预定距离,再对每次所用的时间加以比较。时间的测量是由从水桶小孔中流出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结果距离之比与时间平方比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这种科研方法的开创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
B.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C.使人们据此原理发现了海王星 |
D.使得实验成为唯一的科学研究途径 |
12.
达尔文说:“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寒武大爆发”发生在距今(2019年)约5.4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在不到地球生命史1%的时间里,爆发式产生了地球上绝大多数动物门类。“寒武大爆发”挑战了达尔文
A.物种渐变的进化思想 |
B.物种进化的必然性思想 |
C.自然选择的进化思想 |
D.生存斗争的进化思想 |
15.
1924年是孙中山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他自己曾经这样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此处所讲的“奋斗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是
A.同盟会成立前后采取暴力手段 |
B.同盟会的武装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 |
C.没有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D.没有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
16.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
17.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
B.“双百”方针的提出 |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
D.“双为”方针的提出 |
18.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