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材料二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反映的两种企业在两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如何。(4分)简析1872——1894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这种政治局面说明社会发展的主要状况是什么?(4分)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发展方向,(4分)并分析其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6分)
材料一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 商办 | 外国人办 |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1872—1894 | 53 | 4687 | 9.6% | 103 | 28000 | 57.3% |
1895—1913 | 463 | 90801 | 41% | 136 | 103153 | 46% |
材料二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 创办人 | 刊物名称 |
1898 | 梁启超 | 《时务报》 |
1898 | 严复 | 《国闻报》 |
1903 | 章炳麟 | 《苏报》 |
1905 | 孙中山 | 《民报》 |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反映的两种企业在两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如何。(4分)简析1872——1894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这种政治局面说明社会发展的主要状况是什么?(4分)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发展方向,(4分)并分析其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6分)
2.简答题- (共1题)
2.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3.选择题- (共9题)
11.
19世纪,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的方法,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场.此后英国物理学家{#blank#}1{#/blank#} 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提示了电和磁的联系,由此发明了{#blank#}2{#/blank#} 机(选填“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
4.单选题- (共11题)
12.
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 B.结束清政府腐朽统治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13.
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A.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 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
C.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4.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16.
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 B.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 |
C.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 | D.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 |
17.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B.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9.
***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是:“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纲领 | 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D.各革命阶级的斗争纲领 |
20.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
C.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 D.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
21.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 B.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
C.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 D.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9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