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5344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图是昆明地区地形图。“一颗印”是当地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如图,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据图表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昆明市
A.位于中纬度地区B.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
C.属热带草原气候D.地处高原上的小盆地
【小题2】昆明所在的云贵高原,总体地形特征是
A.千沟万壑B.平坦开阔C.地表崎岖D.雪峰连绵
【小题3】读图,滇池周边河流众多,除螳螂川北流注入长江外,其余河流
A.自四周流入滇池B.自滇池流向四周
C.都位于内流区D.都属于时令河
【小题4】“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①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    ②重檐屋顶,应对夏季多雨
③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    ④全年干热,天井便于通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5】“一颗印”是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先民共同创造的民居形式。下列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是
A.B.C.D.
2.
2015年1月8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首次在罗斯海发现新锚地,图中A地拟建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读 “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A地位于昆仑站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3.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阴影部分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遍地是黄土
C.水资源短缺
D.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2】下列有关地理事物分布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庆比成都海拔高,因为重庆有山城之称
B.③是重要水电站,因为这里海拔特别高
C.2008年5月12日在A点附近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D.阴影部分既是小麦集中产区,也是水稻集中产区
4.
2017年7月15日,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G7)全线贯通。读图,完成下题。

G7高速在北京和新疆之间,自东向西依次途经
A.晋、陕、内蒙古、宁B.冀、晋、陕、甘、宁
C.冀、晋、内蒙古、甘D.甘、内蒙古、晋、冀
5.
下图中,地形为盆地的是
A.B.C.D.
6.
黄河、长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两条大河。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黄河、长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条河流均发源于巴颜喀拉山
②两条河流的水能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下游
③黄河有结冰期,长江没有结冰期
④长江注入东海,黄河注入黄海
⑤两条河流都是中游多发洪涝灾害
⑥长江下游,有极大的航运价值
A.②③⑥B.③⑥
C.①④⑤D.②⑤⑥
7.
下图是四中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泡沫板制作的我国地势特征立体模型作品。在模型作品中,该同学利用泡沫板的层数不同来表示我国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一层泡沫板代表海拔500米,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需要的泡沫板层数比是
A.1:4:8B.8:4:1C.4:2:1D.8:1:4
8.
一幅“中国吃货地图”从饮食文化角度反映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和农业分布的特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美食特色与我国农业分布或自然环境契合的是
A.刀削面、米线—南稻北麦B.牛羊肉—内蒙古牧区独有
C.火锅—四川盆地气候寒冷D.小鸡炖蘑菇—东北平原广阔
【小题2】在北京要品尝鲜活的江苏大闸蟹,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传统铁路运输B.管道运输
C.海洋运输D.航空运输
9.
中央电视台旅游栏目《远方的家》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摄制组所经地区的风土人情,图中箭头表示两条拍摄线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摄制组经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小题2】《远方的家—沿海行》摄制组跨越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顺序是
A.黄海 渤海 东海 南海
B.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C.南海 东海 黄海 渤海
D.黄海 东海 南海 渤海
【小题3】《远方的家—边疆行》从广西的防城港市按顺时针方向经9个省区至辽宁的丹东市沿途拍摄,其中五集的标题分别是;①《沙漠边的绿洲》②《寻幽访玉走腾冲》③《最北之旅漠河》④《塞上江南》⑤《醉美长白山》。该摄制组拍摄行程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①⑤
C.②①④③⑤D.④②③⑤①
【小题4】《远方的家》系列节目向世界展现了我国30°N沿线神奇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西起西藏自治区,东至江苏省
B.沿线可看到大片的甘蔗林、水乡风光和黄土风情
C.沿线跨越了横断山、巫山等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D.沿线穿越了神奇的雪域高原和肥沃的黑土地
10.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台湾省
A.其位置、范围与台湾岛一致B.四面环海,东临印度洋
C.回归线穿过南部,全部为热带D.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小题2】右图是“台湾省某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该山地应位于右图中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小题3】台湾省的“火烧寮”是中国的“雨极”,年均降水日数达214天。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三面环海B.一年四季多台风
C.海拔较低,地形平坦D.处于冬、夏季风的迎风坡

2.解答题(共4题)

11.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某山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此山东西走向,长约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它的主峰海拔为3767米。此山以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山北人们以面食为主,山南的人们以大米为主。

(1)该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
(2)该山脉南北两侧地理差异表现在(______)。(选择填空)
A. 以北河流结冰期长,以南结冰期短 B. 以北是水田,以南是旱地
C. 以北是温带地区,以南是热带地区 D. 以北是落叶林,以南是常绿林
(3)图中位于A区域的省级行政区有下图中的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其简称是_________;还有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其省级行政中心是_________。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差异显著。读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 A区域到B区域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 A区域到C区域由畜牧业为主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 C区域到D区域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 B区域到D区域人类活动差异明显

资料2:“在一些平原地带,人们找不到开窑的山坡,于是发明了另类的窑洞——地坑院。修建地坑院时,人们先在平地上挖出方形的坑,然后在地坑的四壁挖出窑洞。大多数人家的院中会栽一棵树,树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进地坑……”纪录片《航拍中国》解说词。左图是渭河流域示意图,右图是陕西省咸阳市附近地坑院景观。

(5)读左图,地坑院分布在___________(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地形区名称)。该地区适宜建地坑院的自然原因有(______)(双项选择)
A. 防寒避暑,冬暖夏凉 B. 土层深厚,不易坍塌
C.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D. 全年降水量较少
12.
第五季《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拍摄地张壁古堡(37°N,112°E)、雨补鲁村(25°N,105°E)和东庠岛(25°N,119°E)较有特色。下图为中国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甲乙丙为三个拍摄地,根据三地的经纬度判断,图中_________地是张壁古堡,所在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
(2)下图是沿甲地到乙地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剖面图是沿着_________至_________方向绘制的,依次穿过了_________、_________两条长河。图中①是_________(山脉名称),②是_________(地形区名称)。
(3)从甲地到丙地的年降水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乙地所在省区经济落后,以下是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请找出有利于该地经济发展的条件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水能丰富 ②交通闭塞,对外联系不便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地质灾害频发  ⑤地形崎岖    ⑥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13.
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图为我国1981~2010年间“春天”到来的脚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于3月入春的南京是___________省的省级行政中心,4月迎来春天脚步的直辖市有___________。
(2)春天的脚步占领我国的方向是由_______到_______,直接影响行进方向的气候要素是________。
(3)塔里木盆地入春时间比同纬度其他地区_________(早、晚)。4月,春天的脚步还未占领我国四大分区中的_________,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_级阶梯。
(4)图中,春天的脚步3月后依次穿越我国的两大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
(5)4月入春的华北平原地区,因升温_________(快、慢),蒸发量_________(大、小)而出现局部春旱,受其影响最大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交通运输B.农业C.工业D.高新技术产业
14.
北京市某中学研学小组以“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课题,进行长江的研学旅行。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长江流域不同年代统计图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属于_________(内流河、外流河)。
(2)研学小组通过对甲、乙两河段进行比较,发现甲河段水量_________(大、小),流速_________(快、慢)。
(3)丙河段,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请帮助研学小组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4)研学小组从统计图表中发现,人类活动对丙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起到了_________(加剧、减缓)作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