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011年10月11日《求是》
材料三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敢闯新路”的?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011年10月11日《求是》
材料三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敢闯新路”的?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材料二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私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
(2)材料二所述法律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及意义。
材料一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材料二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私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
(2)材料二所述法律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及意义。
2.单选题- (共20题)
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
B.偶然性 |
C.可能性 |
D.必要性 |
5.
有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下列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
B.领导人仍有浓厚的封建皇权思想 |
C.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D.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 |
6.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文化大革命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文化大革命
7.
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
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
9.
西方曾经这样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事件:“意味着共产党人能生存下来,并建立新基地。……(***)他成为了共产党新的稳固的领导人,此后他的理念也在党内受到遵从。”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
B.秋收起义 |
C.红军长征 |
D.抗日战争 |
10.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他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A.井冈山道路 |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战略反攻 |
11.
美国《时代》周刊载:“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文章记载的事件指的是
A.武汉会战 |
B.淞沪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平型关战役 |
14.
麦克阿瑟曾指出:“在我们与亚洲的关系史上,我们因为把美国利益同中国内部的净化问题混淆起来而第一次是美国的最高利益蒙受危害。这可能是美国史无前例的最大错误。”麦克阿瑟所说的事件是
A.美国在解放战争中支持国民党 |
B.参与朝鲜战争 |
C.三国干涉还辽 |
D.八国联军侵华 |
15.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
16.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时,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这是在描写
A.香港回归 |
B.帝国主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
C.澳门回归 |
D.中国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
17.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18.
文革期间,党政机关遭受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造反派无视法律、破坏法律。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革”的全面发动 |
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
19.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
20.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
21.
***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 | B.新民主主义国家 |
C.资本主义国家 | D.社会主义国家 |
22.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