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6题)
3.
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
B.湖泊众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
C.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
D.中部山地、高原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5.
(题文)读日本和俄罗斯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1)有关河流B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2】(小题2)关于两国工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小题1)有关河流B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自北向南流 | B.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 |
C.是俄罗斯高原和山地的分界线 | D.流域内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
A.日本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布局为“资源型” |
B.俄罗斯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布局为“临海型” |
C.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 |
D.日本工业布局为“临海型” |
6.
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是北极 |
B.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 |
C.南极地区生活着大量的海豹、海狮和北极熊等动 |
D.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有永久性居民 |
7.
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
8.
下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一业余科考队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对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
【小题2】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①地土地荒漠化严重,②地所在的省份已经根治了水土流失,③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

【小题1】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
A.内蒙古、陕、晋、鲁 |
B.晋、鲁、内蒙古、秦 |
C.内蒙古、晋、秦、鲁 |
D.晋、陕、鲁、内蒙古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0.
以下有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与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关村 |
B.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中小城市 |
C.地理位置不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产业开发重点都相同 |
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中南地区成为高新产业集聚的地区 |
11.
关于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与铁路线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京九线-陇海线-贵昆线-京包线 |
B.京广线-兰新线-贵昆线-京包线 |
C.京九线-兰新线-焦柳线-包兰线 |
D.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包兰线 |
12.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
B. ②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 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D. ④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小题2】造成①、②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土壤条件
C. 地形条件 D. 生产技术条件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

C. 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小题2】造成①、②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15.2016年青海省省直机关开展了“基层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这一活动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纪律、服务等方面寻找差距,查找问题,认真整改,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活动以网上问卷等形式,欢迎广大人民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切实解决机关党员干部在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解答题- (共5题)
17.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亚洲雄风震天吼”。相信你熟悉这首歌,那么你对亚洲了解多少呢?请读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C国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_。
(2)小明通过读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
(3)B河流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 。
(4)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图中①②③三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5)读亚洲气候类型图,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为
(6)请你分析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1)图中C国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_。
(2)小明通过读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
(3)B河流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 。
(4)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图中①②③三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5)读亚洲气候类型图,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为
(6)请你分析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18.
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从1984年派出首支南极考察队算起,中国南极事业已经走过33个年头,2018年2月7日经过20多天连续施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按计划,我国罗斯海新站预计4年后建成,成为我国“功能完整、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国际领先、人文创新”的现代化南极考察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粗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长城站的地理坐标: _________。
(3)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_方向。
(4)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赴南极地区考察。当我国处于_______季时,是考察该地区最理想的时期。原因是
(5)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下面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是( )

(1)在图中粗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长城站的地理坐标: _________。
(3)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_方向。
(4)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赴南极地区考察。当我国处于_______季时,是考察该地区最理想的时期。原因是
(5)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下面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是(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 B.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 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
19.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所在盆地被称为“干旱的宝地”,资源丰富,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问题,国家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工程。一线工程西起轮南,东至上海,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B所在省区的居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发明了______________2这种引水工程,并长期为绿洲居民利用。
(3)图中A山脉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4)被称为“黑土地”的是___(A、B、甲、乙)所在的地区,本区气候冷湿,冬季雪期长,受其影响,本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 。(陡/缓)

(1)乙所在盆地被称为“干旱的宝地”,资源丰富,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问题,国家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工程。一线工程西起轮南,东至上海,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B所在省区的居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发明了______________2这种引水工程,并长期为绿洲居民利用。
(3)图中A山脉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4)被称为“黑土地”的是___(A、B、甲、乙)所在的地区,本区气候冷湿,冬季雪期长,受其影响,本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 。(陡/缓)
20.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的富庶.读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示意图、长江三角洲略图。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江”是指 ,其发达的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濒临黄海和 海,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
(2)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城镇兴盛.其中A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B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B地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 ,宋朝诗人苏东坡曾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来称赞它。
(3)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长江在本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至少两个)
(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条件是发达的 和发达的 。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江”是指 ,其发达的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濒临黄海和 海,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
(2)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城镇兴盛.其中A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B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B地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 ,宋朝诗人苏东坡曾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来称赞它。
(3)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长江在本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至少两个)
(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条件是发达的 和发达的 。
21.
西南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这是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
(2)地形与泥石流
西南地区位于______级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这是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
(3)气候与泥石流
西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______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这是泥石发生的诱发条件.
(4)人类活动与泥石流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______减少,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归纳总结:泥石流的发生与地震、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活动有关.
迁移应用:
(1)人类的______活动可以减轻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和频率.
(2)如图3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M 点,图中提供了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其中最安全的是______.
(3)台湾省也是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区,请结合探究讨论分析台湾省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某中学地理小组拟探究“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探究方法:图文分析法
探究材料:尝试探究:
西南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这是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
(2)地形与泥石流
西南地区位于______级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这是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
(3)气候与泥石流
西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______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这是泥石发生的诱发条件.
(4)人类活动与泥石流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______减少,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归纳总结:泥石流的发生与地震、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活动有关.
迁移应用:
(1)人类的______活动可以减轻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和频率.
(2)如图3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M 点,图中提供了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其中最安全的是______.
(3)台湾省也是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区,请结合探究讨论分析台湾省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