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27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他在审判国王的特别法庭上,竭力向摇摆不定的法官们阐明处死国王的理由……最后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英国长老派(清教徒中的一派)代表人物巴克斯特说:“(克伦威尔)本质上是诚实的,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经历是虔诚的,有良知的,但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他的宗教热情完全为野心所取代,而且随着成功逐渐发展。当他的成就击败几乎所有对手时,他为那面临着他的最大诱惑所征服,正如他征服别人一样。”

——王龙《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悲剧有何异同?》

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鸟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克伦威尔“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3)材料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依此观点指出材料一、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是否矛盾。并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于1653年发动政变,解散国会,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把自己比做一个“好警察”。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共和国建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掌握了政权,他们镇压民主进步力量,使革命从此走上了回头路。……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领导人并未采取实际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反而继续增加赋税,这就使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在革命之后,任何临时性的国家机构都需要专政;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专政”。

——马克思《危机与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克伦威尔作为一个“好警察”是如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2)据材料二,指出中下层人民为什么对“好警察”强烈不满?
(3)基于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应如何认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3.
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出生在英格兰亨廷顿郡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1628年,克伦威尔作为亨廷顿郡的代表之一出席了议会,是议会反对派的领袖之一。
1642年8月,查理一世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克伦威尔认识到,必须组织一支战斗力强、信仰坚定的骑兵队伍以抵抗王军。1643年,他自己出资招募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议会军屡战屡败之时,这支军队却不断取得胜利。随后他受命改组议会军队,组建“新模范军”。1645年,他亲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摧垮了王军主力。1648年底内战结束。1649年,议会审判并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正式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共和国的统治大权,对外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对内在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议会,不久便宣布自己为“护国主”,他把全国分成11个区,每区派一名将军担任行政长官,实行军事统治,建立了“护国政体”。1658年,克伦威尔因病在伦敦逝世。
克伦威尔病逝后,英国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流亡国外的查理二世进行谈判。1660年5月,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根据材料说明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贡献?
(2)结合史实评价克伦威尔的统治。

2.单选题(共18题)

4.
从1653年起,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这一时期克伦威尔
①是陆、海军总司令 ②掌握着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③仍无法剥夺议会的立法权 ④在全国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
英国内战爆发后,克伦威尔自己出钱组织了骑兵队,士兵从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中选出,主要是因为这些人
①具有严明的纪律 ②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③痛恨封建制度 ④虔诚地信仰上帝,愿意为议会献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
“英国上院——这个自由的庙宇、新基督教的堡垒……一直在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1750年)对这段话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新基督教”信奉“因行称义”的信条
B.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重要构成
C.“贸易保护”是克伦威尔经济政策核心
D.英国上院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7.
有人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一位领导人是“未戴王冠的国王”。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个人是(  )。
A.威廉一世B.查理二世
C.詹姆士一世D.克伦威尔
8.
某班同学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找到一段材料:“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以下是他们对“压迫的大树”的几种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查理一世的统治B.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
C.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D.威廉三世的统治
9.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下列对克伦威尔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行武力统治,厉行清教法规
B.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C.竭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
D.实行封建军事独裁专政
10.
几位同学观察了下图后,对这一时期克伦威尔的政权属性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封建的君主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政权
C.仍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立宪制政体
11.
“早上我来到议会……一个领子粗劣而不大整洁……面部红肿,声调尖厉难听,不过他的演说却充满了热情。”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克伦威尔在议会中影响突显
B.柏拉图阐述他的《理想国》
C.亚里士多德与当时著名学者激烈争论
D.魏征积极进谏李世民
12.
克伦威尔任护国主期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有
①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
②改进并完成英国第一部宪法
③进行文化教育的扶持
④提倡宗教自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后采取的措施有
①以武力维持国内统治
②大力发展工商业
③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④以武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②纳西比战役
③光荣革命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⑤克伦威尔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②⑤④③
D.②①④⑤③
15.
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同推翻复辟王朝君主詹姆士二世统治的相同的目的是
A.怀念旧王朝,拥护君主制
B.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C.维护英国国教的统治地位
D.为了稳定局势,巩固统治秩序
16.
张明同学在探究世界军事史中惊奇地发现:在英国的陆、海、空三军中,海军被称为“皇家海军”,空军被称为“皇家空军”,唯独陆军不被称为“皇家陆军”。以下是他对这一奇怪现象的几种猜测,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A.陆军在对外作战中作用较小
B.陆军数量太少
C.王室不原谅“新模范军”弑杀查理一世
D.陆军中没有皇家子弟
17.
英国新议会于1640年通过的《大抗议书》。
①目的在于限制王权
②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阐述其革命纲领的宣言书
③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
④得到了议会全体议员的赞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
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执掌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此时英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B.克伦威尔已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
C.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君主D.克伦威尔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19.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其相同之处有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走上独裁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
克伦威尔说:“我正在从事一桩不平凡的事业,并一定坚持到底。”对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是在马斯顿荒原战役后说的
②“不平凡的事业”指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一定坚持到底”反映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④在就任“护国主”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1.
在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英国和法国先后出现过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和拿破仑帝国统治。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够充分
C.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D.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

3.选择题(共6题)

22.“苏维埃”一词源于苏联,意即革命阶级的联盟。一开始,中共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后来又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23.“苏维埃”一词源于苏联,意即革命阶级的联盟。一开始,中共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后来又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24.“苏维埃”一词源于苏联,意即革命阶级的联盟。一开始,中共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后来又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25.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

2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D为正三角形,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CD∥AB,BC⊥AB,平面PAD⊥平面ABCD,点E、F分别为AD、CP的中点,AD=AB=2CD=2.

(Ⅰ)证明:直线EF∥平面PAB;

(Ⅱ)求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2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D为正三角形,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CD∥AB,BC⊥AB,平面PAD⊥平面ABCD,点E、F分别为AD、CP的中点,AD=AB=2CD=2.

(Ⅰ)证明:直线EF∥平面PAB;

(Ⅱ)求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