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2分)
(2)上海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列举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名称及其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4分)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三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1)材料一中的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
(2)材料一中④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6题)
A.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A.澳门;《南京条约》 | B.香港;《马关条约》 |
C.香港;《南京条约》 | D.台湾;《马关条约》 |
A.1874、1894 | B.1895、1945 | C.1930、1945 | D.1931、1945 |
A.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 |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
C.遵义会议 | D.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
A.扩大革命根据地 |
B.华北事变,民族危机 |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战略转移 |
D.“避其主力,打其虚弱”,更好歼灭敌人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D.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
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 | 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 D.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
A.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 |
B.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香港和澳门不行 |
C.解决台湾问题有战争的可能 |
D.台湾的文化传统和港澳不一样 |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
D.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 |
姓名 | *** | 朱德 | 刘少奇 | 宋庆龄 | 李济深 | 张澜 | 高岗 |
政党 | 中共 | 中共 | 中共 | 民革 | 民革 | 民盟 | 中共 |
上表说明:
A.新中国是中共和民主党派联合的政府 |
B.中国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
D.中共的政治地位不稳固 |
A.孙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
B.许利:“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
C.苏明:“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
D.李铭:“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
A.黄老师 1947年 | B.张老师 1966年 |
C.李老师 1972年 | D.郑老师 1978年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
B.香港、澳门回归 |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A.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 |
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
C.1955年万隆会议上 |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
3.选择题- (共11题)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blank#}1{#/blank#}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随着对外开放的起步,广东的{#blank#}2{#/blank#}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下表反映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人口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19户110多人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20户115人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下面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改变落后的状况,从l953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1952年) | 美国(1950年) | 印度(1950年)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下面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改变落后的状况,从l953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1952年) | 美国(1950年) | 印度(1950年)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
改革开放时期 |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