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阴晦 ( huì) 拮据(jié) 恣睢 (suī) 媚上欺下(mèi) |
B.陨落( yǔn ) 嗤笑( chī ) 栈桥 (jiàn ) 根深蒂固 ( dì ) |
C.汲取(jí) 诓骗( kuāng ) 瑟缩( shè ) 咬文嚼字(jiáo) |
D.诘难( jié ) 惘然( wǎng ) 狡黠(jí ) 歇斯底里(xiē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见状十分不悦。 |
B.小明同学极为聪明,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语无伦次,从来不会吞吞吐吐结结巴巴。 |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D.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满含深情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
B.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
C.分苹果看似简单,其实很有学问: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大个儿的孩子都想要。 |
D.霍金这个名字,对我们爱好物理的人是不陌生的,他又发惊人言论:地球600年后就是一个大火球。 |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四大文学体裁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
B.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修、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 |
C.“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先生赞扬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的。 |
D.“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多重复句,第二层次是因果关系。 |
5.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在文段的横线上,排列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对于使用者来说,充电对于电动汽车仍像是Bug一样的存在。
②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推广电动汽车。
③这标志着该道路成为目前世界上承重最大的太阳能试验道路。
④如果有一天,电动汽车摆脱充电桩的束缚,不用到处找充电桩,充电比加油还方便那该有多好。
⑤日前,在浙江绍兴,总重量达200吨的大型自卸车轻松压过一段由太阳能电池板铺成的道路,路面完好无损。
①但对于使用者来说,充电对于电动汽车仍像是Bug一样的存在。
②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推广电动汽车。
③这标志着该道路成为目前世界上承重最大的太阳能试验道路。
④如果有一天,电动汽车摆脱充电桩的束缚,不用到处找充电桩,充电比加油还方便那该有多好。
⑤日前,在浙江绍兴,总重量达200吨的大型自卸车轻松压过一段由太阳能电池板铺成的道路,路面完好无损。
A.⑤②④①③ | B.⑤④③①② | C.②①④⑤③ | D.②④①③⑤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节选自《隆中对》陈寿 )
乙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节选《出师表》诸葛亮 )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名微而众寡 (______) (2)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 (4)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3】唐杜甫夸赞诸葛亮“功盖分三国”,到现在人们也这么赞扬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策划好了三分天下。那么,就本甲乙二选文来看,你同意这种看法么?为什么?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节选自《隆中对》陈寿 )
乙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节选《出师表》诸葛亮 )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名微而众寡 (______) (2)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 (4)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3】唐杜甫夸赞诸葛亮“功盖分三国”,到现在人们也这么赞扬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策划好了三分天下。那么,就本甲乙二选文来看,你同意这种看法么?为什么?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①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②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 下。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③可不知怎么了,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没能回去。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母亲这一回听真了,她连忙说: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街都是。母亲不高兴了,我耐下性子来哄她,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④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待着。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买。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的身影。她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袋子,她弯着腰,左躲右闪着,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母亲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声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一回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裹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子。母亲笑着对我说:吃呀,你快吃呀,这全是我挑出来的。我这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只为着我的一句话,便千里迢迢地赶了来。她坐的是最便宜、没有空调的客车,车上又热又挤,但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我想象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过来的,我只知道,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
⑤母亲只住了三天,她说我太辛苦,起早贪黑地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她干着急却帮不上忙。 厨房设施,她一样也不敢碰,生怕弄坏了。她自己悄悄去订了票,又悄悄地一个人走。
⑥才回去一星期,母亲又说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耐心一些吧!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的电话:你妈妈病了,你快回来吧。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赶上了末班车。一路上,我心里默默祈祷。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
⑦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责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有病,亏你想得出!受了责备的母亲,仍然无限地欢喜,她只是想看到我。母亲乐呵呵地忙进忙出,摆了一桌子好吃的东西,等着我的夸奖。⑧我给母亲做饭,跟她聊天,母亲长时间地凝视着我,眼露无比的疼爱。
⑨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地听,就连午睡,她也坐在床边,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说:既然这么疼我,为什么不跟着我住呢?她说住不惯城里。没待几天,我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说,今早已托人到城里去买菜了,一会儿准能回来,她一定要好好给我做顿饭。县城离这儿九十多里路,母亲要把所有她认为好吃的东西都弄回来,让我吃下去,她才能心安。
⑩从姨妈家回来的时候,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吃完了饭,送我去坐夜班车。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她说,你走不惯乡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车,不住地嘱咐东嘱咐西,车子都开了,才急着下去,衣角却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叫:妈,妈,你小心点儿!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这一回,母亲仿佛满足了,她竟没有再催过我回家。
⑪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的电话。她说:你妈妈病了,快回来吧。我哪里相信,我们前天才通的话,母亲说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挂念。姨妈只是不住地催我,半信半疑的我还是回去了,并且买了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车到村头的时候,我伸长脖子张望着,母亲没来接我,我心里有了种不祥的预感。
⑫姨妈告诉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到闭上眼睛。姨妈还告诉我,母亲老早就患了眼疾,看东西很费劲。我紧紧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几眼,再和我多说几句话。
⑬妈妈,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筷的饭菜,是你在视力模糊的情况下做的,我是多么的粗心!我走的那个晚上,你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你跌倒了没有,这一切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妈妈,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你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的紫衣裳。你留下所有的爱,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
⑭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
⑮可是,母亲啊,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文 刘继荣(网传) 原贴发表于“圣达菲论坛” 2013-8-6 11:17:05略有删改)
【小题1】【小题2】读完本文,请把“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中的“我”换成你本人,请你工工整整的写出世上“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是谁(写通称)。
【小题3】【小题4】请写出画线句中“妈妈”的心里话。
【小题5】【小题6】第⑩段“吃完了饭,送我去坐夜班车。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你读出了这句话蕴含的感情了么?请写出。
【小题7】【小题8】请写出你对“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一句的感悟。
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①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②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 下。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③可不知怎么了,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没能回去。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母亲这一回听真了,她连忙说: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街都是。母亲不高兴了,我耐下性子来哄她,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④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待着。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买。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的身影。她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袋子,她弯着腰,左躲右闪着,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母亲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声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一回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裹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子。母亲笑着对我说:吃呀,你快吃呀,这全是我挑出来的。我这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只为着我的一句话,便千里迢迢地赶了来。她坐的是最便宜、没有空调的客车,车上又热又挤,但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我想象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过来的,我只知道,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
⑤母亲只住了三天,她说我太辛苦,起早贪黑地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她干着急却帮不上忙。 厨房设施,她一样也不敢碰,生怕弄坏了。她自己悄悄去订了票,又悄悄地一个人走。
⑥才回去一星期,母亲又说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耐心一些吧!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的电话:你妈妈病了,你快回来吧。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赶上了末班车。一路上,我心里默默祈祷。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
⑦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责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有病,亏你想得出!受了责备的母亲,仍然无限地欢喜,她只是想看到我。母亲乐呵呵地忙进忙出,摆了一桌子好吃的东西,等着我的夸奖。⑧我给母亲做饭,跟她聊天,母亲长时间地凝视着我,眼露无比的疼爱。
⑨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地听,就连午睡,她也坐在床边,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说:既然这么疼我,为什么不跟着我住呢?她说住不惯城里。没待几天,我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说,今早已托人到城里去买菜了,一会儿准能回来,她一定要好好给我做顿饭。县城离这儿九十多里路,母亲要把所有她认为好吃的东西都弄回来,让我吃下去,她才能心安。
⑩从姨妈家回来的时候,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吃完了饭,送我去坐夜班车。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她说,你走不惯乡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车,不住地嘱咐东嘱咐西,车子都开了,才急着下去,衣角却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叫:妈,妈,你小心点儿!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这一回,母亲仿佛满足了,她竟没有再催过我回家。
⑪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的电话。她说:你妈妈病了,快回来吧。我哪里相信,我们前天才通的话,母亲说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挂念。姨妈只是不住地催我,半信半疑的我还是回去了,并且买了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车到村头的时候,我伸长脖子张望着,母亲没来接我,我心里有了种不祥的预感。
⑫姨妈告诉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到闭上眼睛。姨妈还告诉我,母亲老早就患了眼疾,看东西很费劲。我紧紧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几眼,再和我多说几句话。
⑬妈妈,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筷的饭菜,是你在视力模糊的情况下做的,我是多么的粗心!我走的那个晚上,你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你跌倒了没有,这一切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妈妈,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你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的紫衣裳。你留下所有的爱,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
⑭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
⑮可是,母亲啊,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文 刘继荣(网传) 原贴发表于“圣达菲论坛” 2013-8-6 11:17:05略有删改)
【小题1】【小题2】读完本文,请把“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中的“我”换成你本人,请你工工整整的写出世上“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是谁(写通称)。
【小题3】【小题4】请写出画线句中“妈妈”的心里话。
【小题5】【小题6】第⑩段“吃完了饭,送我去坐夜班车。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你读出了这句话蕴含的感情了么?请写出。
【小题7】【小题8】请写出你对“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一句的感悟。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所谓祸福,其实取决于你的处理方式
①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②荀子在这句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般人的通病。患,原指疾病、毛病,这里泛指人的通病。蔽则是蔽塞之意,这里指认识上的局限。一曲,便是局部,片面。暗,现在是指光线暗淡,也可以引申为不清楚,不明白。这一句话出自《荀子·解蔽》,《荀子》中的这一篇主要告诉我们的是“蔽”,也就是主观武断、片面认识的坏处,以及如何解决这样的局限。这一句经典就是这一篇的第一句话,总起叙述了片面地看待问题而不全面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是人的通病。大凡人的通病,就在于局限于片面的认识,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凡事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以自然界的景观物事为例,玫瑰虽然带刺却美丽,桂花虽然瘦小却芬芳,兰花虽然处于幽谷看似寂寞却洁净……
③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当然也不能只看到优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正面的例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反面的例子。大家所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具体体现。盲人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便以为这是大象全部的样子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当然只是一个寓言隐喻,而大多数人虽然并非盲人,却依旧只能看到最显然的一面,而不懂得换一个角度,或者跳出局限去看问题。我们只有全面看待事物,才能坦然面对每次的挑战。
④那么如何做才能够避免这种“人之患”呢?
⑤《荀子·仲尼》曰: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
⑥荀子以福祸之事为例,说明处事的不同方法,“福事至”与“祸事至”的解决方法在这一句话中看起来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却蕴含了需要全面、分情况看待问题的哲理。和为妥当,理则是治,对待之意。也就是说,好事到来时应该妥当稳重地对待,坏事到来时应当冷静沉着地处理。
⑦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公元前519年,吴国与楚国曾经因为争夺边界地区的桑田,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事情的起因其实非常小,小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楚国吴国分别有两个少女在两国边界的区域中采桑叶,就一棵桑树的归属问题发生了口角,吴国女子可能更加厉害,欺侮了楚国女子,于是楚国女子的族人们听说后火冒三丈,纠集起来不由分说便到楚国边界争斗,几乎将吴国女子的家人灭了族。这还不够,这件事情又有边境小城传到了两国诸侯王处,吴王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决定立即对楚宣战,并一举攻取了楚国的两座城池。
⑧这便是吴楚之间因一件小事引发战争的故事,可见不冷静处理祸事,可能会酿成怎样的悲剧!现代社会其实也不乏这样的现象,悲剧的发生竟常有相似的轨迹:琐事起争执,一方或双方咽不下这口气而酿成惨剧。如果两国边界女子的族人看到争斗和冲突能够“静而理”,如果现代社会中人们能够冷静谈判,沟通解决,又怎么会导致如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呢?
⑨因此,好事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好而大肆庆祝不顾后果,坏事降临的时候,更不应该只看到它的祸害而惶恐,而应该冷静地去处理它。所谓祸福,实际上取决于人们的处理方法,如若处理得当,祸事可能会消灭于无形之中,甚而会转化为一桩好事;但是,如若盲目行事,处理不当,本来好好的一件事,恐怕也要转化为祸事了。因此,遇事一定不可操之过急,鲁莽行事,否则便可能害人害己,后患无穷。切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要保持头脑的清醒,稳妥、冷静处理。
【小题1】请用荀子的话回答“一般人的通病”,并解释荀子的话。
【小题2】请指出第④段“那么如何做才能够避免这种‘人之患’呢?”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⑦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写出本文中心论点给你的启示。
所谓祸福,其实取决于你的处理方式
①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②荀子在这句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般人的通病。患,原指疾病、毛病,这里泛指人的通病。蔽则是蔽塞之意,这里指认识上的局限。一曲,便是局部,片面。暗,现在是指光线暗淡,也可以引申为不清楚,不明白。这一句话出自《荀子·解蔽》,《荀子》中的这一篇主要告诉我们的是“蔽”,也就是主观武断、片面认识的坏处,以及如何解决这样的局限。这一句经典就是这一篇的第一句话,总起叙述了片面地看待问题而不全面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是人的通病。大凡人的通病,就在于局限于片面的认识,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凡事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以自然界的景观物事为例,玫瑰虽然带刺却美丽,桂花虽然瘦小却芬芳,兰花虽然处于幽谷看似寂寞却洁净……
③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当然也不能只看到优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正面的例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反面的例子。大家所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具体体现。盲人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便以为这是大象全部的样子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当然只是一个寓言隐喻,而大多数人虽然并非盲人,却依旧只能看到最显然的一面,而不懂得换一个角度,或者跳出局限去看问题。我们只有全面看待事物,才能坦然面对每次的挑战。
④那么如何做才能够避免这种“人之患”呢?
⑤《荀子·仲尼》曰: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
⑥荀子以福祸之事为例,说明处事的不同方法,“福事至”与“祸事至”的解决方法在这一句话中看起来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却蕴含了需要全面、分情况看待问题的哲理。和为妥当,理则是治,对待之意。也就是说,好事到来时应该妥当稳重地对待,坏事到来时应当冷静沉着地处理。
⑦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公元前519年,吴国与楚国曾经因为争夺边界地区的桑田,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事情的起因其实非常小,小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楚国吴国分别有两个少女在两国边界的区域中采桑叶,就一棵桑树的归属问题发生了口角,吴国女子可能更加厉害,欺侮了楚国女子,于是楚国女子的族人们听说后火冒三丈,纠集起来不由分说便到楚国边界争斗,几乎将吴国女子的家人灭了族。这还不够,这件事情又有边境小城传到了两国诸侯王处,吴王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决定立即对楚宣战,并一举攻取了楚国的两座城池。
⑧这便是吴楚之间因一件小事引发战争的故事,可见不冷静处理祸事,可能会酿成怎样的悲剧!现代社会其实也不乏这样的现象,悲剧的发生竟常有相似的轨迹:琐事起争执,一方或双方咽不下这口气而酿成惨剧。如果两国边界女子的族人看到争斗和冲突能够“静而理”,如果现代社会中人们能够冷静谈判,沟通解决,又怎么会导致如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呢?
⑨因此,好事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好而大肆庆祝不顾后果,坏事降临的时候,更不应该只看到它的祸害而惶恐,而应该冷静地去处理它。所谓祸福,实际上取决于人们的处理方法,如若处理得当,祸事可能会消灭于无形之中,甚而会转化为一桩好事;但是,如若盲目行事,处理不当,本来好好的一件事,恐怕也要转化为祸事了。因此,遇事一定不可操之过急,鲁莽行事,否则便可能害人害己,后患无穷。切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要保持头脑的清醒,稳妥、冷静处理。
【小题1】请用荀子的话回答“一般人的通病”,并解释荀子的话。
【小题2】请指出第④段“那么如何做才能够避免这种‘人之患’呢?”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⑦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写出本文中心论点给你的启示。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