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6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的壬戍学制改革,集中体现了“五四”以来教育改革的要求。新学制提出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等标准。同时,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设立了分别招收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的职业学校,另在高中设立职业科。……新学制初、中级教育总体上采用了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但并非是对美国学制的简单抄袭,而是结合了我国当时的实际。

——摘编自雷颐《新文化运动助推新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51年,教育部拟定了改革学制方蒙。新学制增加了各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老解放区经验,允许各级政府根据需要设立各类补习学校、工农速成学校和函授学校,给予工农群众和干部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为让孩子接受完整初等教育,特别将小学由四二制变为五年一贯制。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壬戌学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学制改革的认识。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但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主要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及传统思想的僵化和文化专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百度和《中外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3.单选题(共2题)

3.
19世纪末,湖南维新派一方面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祟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该现象表明
A.维新派思想与实践的错位B.大众传媒固守传统文化
C.中体西用仍是维新派宗旨D.中国近代化的艰巨性
4.
1923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欧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本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推动孙中山形成这一认识的时代因素包括
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  ②捍卫民主共和运动屡遭失败
③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  ④国联对种族平等原则的肯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