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61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摘编自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
(3)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徽州绅商往往是由商向绅的单向流动……徽商通过捐赀得官,“俨然列于缙绅”……显然有助于提高徽商调节商业纠纷、抗衡官吏敲诈的能力……为了跻身于绅衿行列,徽商不得不付出一笔商业利润,一些徽人就感慨过;“捐监援职,计费匪轻”。同时,“输粟入监”与“官衔买卖”的推行,使一部分商人通过身份买卖的方式得以进入更高的等级,既维持了旧的身份等级体系,又削弱了社会反抗的势力,增强了商人与官僚、封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去帮助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受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些发展的结果产生了商人大阶级之内的新的“绅商”社会阶层。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但从本质上已不同于二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下,其价值趋向是近代的。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四  20世纪初年,当清政府亲自着手推行现代化时,主要通过重用绅商等手段,来加强官、商之间的联络。事实上,由绅商出面来调谐官商关系,尚存在有负面意义的一面,绅商在经商营工,攫取利润的同时,骨子里仍潜藏着儒家文化意识。这不能不损害他们创办企业的成就,阻碍资本主义企业精神在中国的抽萌、成长。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捐赀买官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徽州绅商“单向流动”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绅商阶层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 
(4)据材料四,辩证地指出绅商阶层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图存,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民众阅读的主要不同。

2.单选题(共35题)

4.
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
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
5.
清政府1908年颁布《银行通行则例》规定“凡欲创立银行者,或独出资本,或按照公司办法,合资集股,均须预定资本总额,取具殷实商号保结,呈由地方官查验,转度支部(户部转化)核准注册,方可开办。”据此可知这一政策
A.有利于金融体系的近代化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有利于近代工业体系完善
D.稳固了清政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6.
1900年6月,南方总督巡抚与各国侨领协商彼此保持镇静,对朝廷向列强宣战的诏令置之不顾,事实上持中立态度。其称“拳匪叛变”或“义和团造反”,理论上谓朝廷被暴民胁迫,所取行动非复本意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朝廷向列强宣战是被义和团胁迫B.列强将南方督抚作为侵华代理人
C.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D.南方督抚的中立实际上是分裂国家
7.
袁世凯死后,中央政权在军阀手中更替,政治动荡。如果元首是实力雄厚的军阀头子,内阁便降为办事机构;如果内阁总理是有实力的人物,内阁便可以专权而左右政局。总统、内阁、国会在表面上都打着合法的旗帜,实际上都没有按照法律运行。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
A.三权分立机制尚未建立B.军阀割据使民主政体瓦解
C.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D.民主共和政体徒有虚名
8.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
A.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危机
B.仍秉承传统的选才思路
C.积极采纳汉族官员的主张
D.进一步扩大地方的自治权
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10.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 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 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 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11.
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
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
12.
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 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
D. 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13.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14.
1906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入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
A.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
B.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
C.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
D.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
15.
唐群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1901年秋,她听了秋瑾谈话及亲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情景,慨然说道:“国之兴亡,匹妇亦应责无旁贷。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是人皆有责!”这表明当时
A.儒学统治地位丧失
B.女性平等意识觉醒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女权思想广泛传播
16.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添加反映出(   )
A.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
C.洋务派缺乏包容开放的意识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
17.
《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A.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B.表明土地集中现象日益严重
C.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
D.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
18.
1907年,清政府规定创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元以上者赏子。时人评曰: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重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举反映出
A.清末新政高度重视奖励实业
B.清政府爵位授予政策日益宽松
C.清政府卖官鬻爵,腐败严重
D.戊戌维新时鼓励农工商业发展
19.
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金陵(南京)却成为润州(镇江)的属县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
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
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D.交通状况决定城市地位
20.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21.
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
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
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
22.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期(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23.
下表为1875~1894年上海等三口洋(工业制成品)土货(土特产品)净进口货值(五年平均)的数据。该数据表明单位:千关两
年份
上海
汉口
广州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1875~1879
12660
7634
8653
4974
3886
5538
1880~1884
13667
7601
12440
6841
4178
8189
1885~1889
16727
6966
11549
5953
8140
8219
1890~1894
19480
8099
11341
5319
12519
13057
 
A.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B.商品输出始终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C.自然经济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
D.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4.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中国早期近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部分区域的近代化。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A.晚清政府限制私人投资工商企业
B.早期近代企业多由地方要员举办
C.通商口岸地区小农经济最早解体
D.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5.
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
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6.
下图为近代中国机械进口数据统计图,下列对此图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B.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放松对中国机器进口的限制
D.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得到较快发展
27.
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
C.绘画技艺
D.书法艺术
28.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B.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29.
《窦娥冤》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具有不可否认的悲剧力量。其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成为剧作名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B.融合宋金表演艺术把元曲推向顶峰
C.讴歌反抗精神提出了民主思想
D.强烈的揭露了民间疾苦、统治黑暗
30.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31.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2.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材料反映了陈独秀主张
A.维护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B.理性地肯定传统文化的优点
C.保证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D.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33.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能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至,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A.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
B.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C.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
D.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34.
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
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
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5.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据此可知,梁启超主要批评当时
A.民族意识淡漠
B.民众一盘散沙
C.官民关系不畅
D.民众思想愚昧
36.
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
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C.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
37.
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A.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屈从列强以赢得西方国家支持
C.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
38.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外国人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法律裁决。清末进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此后,天津高等审判分厅从设立至1907年8月,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受理了由县署移交暨关道发交以及洋商迁自来厅呈控的案件几十起。据此可知
A.领事裁判权已经名存实亡
B.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司法体系
C.在华洋人反对领事裁判权
D.中国司法的公正性大大增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