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4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充役,亦遣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祐(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材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法美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致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中有何体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如何评价?

2.单选题(共20题)

4.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5.
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B.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C.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D.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
6.
439年,北魏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的统一。其统一
①为北魏全面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创造了条件  ②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
③为黄河流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④彻底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民贵君轻
9.
《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明文规定:“本章所载之条规,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
A.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专制与独裁B.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
C.保障日本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D.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
10.
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他们能够在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保马法
D.募役法
11.
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发生了变化,重点转向了
A.制度革新
B.移风易俗
C.建设洛阳
D.学习汉族文化
12.
下列各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的是
①农奴制出现了危机  ②思想界出现了要求改革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农奴制进行揭露和抨击
③改革前俄国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④改革前遇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
19世纪中叶,日本民族危机加深,被迫由锁国到开国、面向世界。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A.黑船事件
B.《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C.“尊王攘夷”运动
D.倒幕运动
14.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④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
北魏统一后,基层统治实行
A.郡县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宗主督护制
16.
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17.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
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18.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19.
下列哪项不是倒幕运动胜利的原因
A.日本国内更多的大名与幕府决裂
B.倒幕派得到了大商人更多的财政支持
C.西方列强见幕府即将垮台,转而支持倒幕
D.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新政府
20.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农民之所以如此热烈,主要原因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从地主那里分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21.
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下列对此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B.1861年和1905年俄国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C.1861年改革完成了1905年革命的任务
D.1861年改革与1905年革命具有内在的继承性
22.
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
A.欲走对外扩张之路B.主张建立近代化军队
C.主张摆脱外来的民族压迫D.主张求知识于世界,发展资本主义
23.
庇西特拉图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向深入。这充分说明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雅典的民主政治极为完美
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改革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3.选择题(共2题)

24.几年前,北京翠湖湿地公园因蓝藻爆发性繁殖导致频繁发生“水华”.通过反复喷洒农药“扑草净”杀灭蓝藻,同时也导致翠湖的沉水植物大量死亡.与之邻近的玉渊潭湿地公园却没有发生“水华”,生态系统稳定.某研究小组为了深究扑草净对沉水植物的影响,在实验室做了模拟实验:配置等量的一系列浓度的“扑草净”溶液,观察其对沉水植物金鱼藻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编号

实验水体

实验底泥

扑草净浓度(g/m3

成活率(%)

1

A

B

0

100

2

A

B

0.10

90

3

A

B

0.20

75

4

A

B

0.30

45

5

A

B

0.40

15

6

A

B

0.50

0

25.几年前,北京翠湖湿地公园因蓝藻爆发性繁殖导致频繁发生“水华”.通过反复喷洒农药“扑草净”杀灭蓝藻,同时也导致翠湖的沉水植物大量死亡.与之邻近的玉渊潭湿地公园却没有发生“水华”,生态系统稳定.某研究小组为了深究扑草净对沉水植物的影响,在实验室做了模拟实验:配置等量的一系列浓度的“扑草净”溶液,观察其对沉水植物金鱼藻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编号

实验水体

实验底泥

扑草净浓度(g/m3

成活率(%)

1

A

B

0

100

2

A

B

0.10

90

3

A

B

0.20

75

4

A

B

0.30

45

5

A

B

0.40

15

6

A

B

0.50

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