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纵观明代各种文献,明代财政危机解决方式有二,一是以杨廷和为代表,二是以张居正为代表。嘉靖初年,杨廷和“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到嘉靖八年,大学士李时称国家财政充盈,仅太仓所积“可支数年”。但到万历时,张居正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张通过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解决财政问题。
(2)根据材料而及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 纵观明代各种文献,明代财政危机解决方式有二,一是以杨廷和为代表,二是以张居正为代表。嘉靖初年,杨廷和“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到嘉靖八年,大学士李时称国家财政充盈,仅太仓所积“可支数年”。但到万历时,张居正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张通过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解决财政问题。
——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材料二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来,赋役征收成为考核重点。万历二年,因张居正的推动,便议定:“除完纳八分……仍照例每年带征。”即增加到“十分”才能考满。至万历四年,又规定:“见年应征钱粮完数不及九分,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照例降调。”.进一步推广一条鞭法,加大折银范围和数量,并不断提高折价,其折价与粮价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种折银方式,政府在田赋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廷和改革与张居正改革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而及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分析其影响。
2.
学者胡鸿基指出:公共卫生与国家之盛衰有莫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40年的一个大城市居民卫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在很多城市的工人居住密集区里,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的起码预防措施也经常被遗忘;传染病和致命疾病虐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体衰力竭的幸存者成为教区和富裕阶层的沉重经济负担……埃德温·查德威克受上议院委托对工人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于1842年发表《英国劳工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在此基础上,皮尔政府于1843年设立皇家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调查委员会,全面对城市卫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日后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1848年《公共卫生法》颁布,主要内容有: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管理工作;地方政府符合如下情况必须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请愿人数超过地方纳税人数的1/10,或在7年中当地死亡率超过23‰;各地卫生部分负贡当地的供水、清洁、墓地、屠宰场、住房排污等涉及卫生的管理工作。截至1853年底,284个城市中请建立卫生委员会。英国城市卫生状况日趋改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措施的相同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根据1840年的一个大城市居民卫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在很多城市的工人居住密集区里,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的起码预防措施也经常被遗忘;传染病和致命疾病虐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体衰力竭的幸存者成为教区和富裕阶层的沉重经济负担……埃德温·查德威克受上议院委托对工人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于1842年发表《英国劳工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在此基础上,皮尔政府于1843年设立皇家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调查委员会,全面对城市卫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日后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1848年《公共卫生法》颁布,主要内容有: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管理工作;地方政府符合如下情况必须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请愿人数超过地方纳税人数的1/10,或在7年中当地死亡率超过23‰;各地卫生部分负贡当地的供水、清洁、墓地、屠宰场、住房排污等涉及卫生的管理工作。截至1853年底,284个城市中请建立卫生委员会。英国城市卫生状况日趋改善。
——摘编自刘成《现代地方行政与司法体系的形成》(原载《英国研究》第3辑)
材料二 民国时期,医学界知识分子对公共卫生进行多方阐述及广泛宣传,国人这方面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政府也逐渐对公共卫生问题给与相当重视,1928年4月,南京因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门独立,设置卫生司,半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行政院下设卫生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央机关中第一个部级卫生行政机构。卫生部下设总务司、医政司、保健司、防疫司、统计司,而且还另设中央卫生委员为设计审议机构,后又陆续增设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麻醉药品经理处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各海关检疫所等机构。至此,中央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已较为完备。1928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均设立卫生处,各市县均设立卫生局,在各大海港及陆路国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地方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系统建立渐趋完备。——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近代公共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措施的相同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0题)
4.
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
A.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
D.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 |
5.
美国作家沃勒斯坦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这说明
A.苏联解体并非美国所愿意看到 |
B.美国失去了推行霸权的原动力 |
C.世界政治格局影响着国际形势 |
D.苏联对一些国家的约束很重要 |
6.
下表为《中国近代岁入统计比较》(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
这表明
年代 | 地丁杂税 | 盐课 | 关税 |
1849年 | 77.2% | 11.7% | 11.1% |
1885年 | 0% | 9.6% | 18.5% |
1892年 | 39.5% | 8.8% | 20.9% |
1897年 | 28.2% | 15.3% | 24.7% |
这表明
A.小农经济商品化程度较高 |
B.中国出口商品种类扩大 |
C.清朝借外债以缓解危机 |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
7.
1934年,斯大林指出:“虽然货币经济是资产阶级的经济手段,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这种手段来发展贸易,因为苏联的工业和农业都已经发展良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促进城乡商品流转,商品流转是连接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必要环节。”斯大林的这一表述旨在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
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
C.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
D.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
8.
下表是宋代张方平在《论国计事》中对景德和庆历年间商税、酒税和盐税征收的记载。据表可知,当时
项目 | 景德年间(万贯) | 庆历年间(万贯) |
商税 | 450 | 1975 |
酒税 | 428 | 1710 |
盐税 | 355 | 715 |
总计 | 1233 | 4400 |
A.朝廷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
C.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
D.商税成为主要财源 |
9.
1866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在议会提出7英镑选举权的标准,结果在新增加的40万选民中“只有一半是工人阶级,另一半增加的是中产阶级”;改革后的总选民人数是130万,只占当时所有成年男子的1/4。由此可知英国
A.议会改革由工人阶级推动完成 |
B.议会一直是英国国家政治权利中心 |
C.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
D.议会改革后资本家丧失议会主导权 |
11.
尽管西欧在14世纪中叶因黑死病危机损失了不少人口,但在瘟疫结束后西欧农民的收入却有了很大提高。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根据当时的文献分析认为,14世纪后期意大利地区农民的肉食和糖类的摄入量和贵族基本相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
B.新航路开辟推动物质生活进步 |
C.文艺复兴推动社会消费水平上升 |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贵族衰落 |
12.
下表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1949~1952年 | 1953~1957年 | 1963~1965年 |
工业 | 36% | 19.2% | 7.9% |
农业 | 14% | 4.5% | 11.1% |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