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1919年陈望道回国后任教于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却遭到迫害。反动当局责令将他革职查办,出动警察包围学校,在全国声援下,当局被迫收回成命。此事使陈望道认识到,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他于1919年底返乡翻译《共产党宣言》。此前中国虽然早已有人介绍《共产党宣言》,但只是摘录,或半文半白。基于坚定的信念,陈望道在家宅旁一间破陋的柴屋里,克服寒冷等多种困难,依据英、日文文本,于1920年4月译成《共产党宣言》。后经陈独秀等人校阅,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于当年8月出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

——摘编自邓明以《陈望道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的历史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4.
地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两幅地图回答问题。

提取两项图1到图2关于丝路贸易发展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恰当)。

3.单选题(共8题)

5.
2019年9月24日,新疆隆重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下列有关历代中央政府管理新疆的叙述,确切的是
①汉朝设置西域都护进行管理
②元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进行管理
③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④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伙伴关系。下列有关上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成员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B.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是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成果
D.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发展而来
7.
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C.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
8.
《诗经》载:“十月纳禾稼……禾麻菽麦。”《左传》载:“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孟子》云:“今夫麰麦(大麦)播种……日(夏)至之时,皆熟矣。”据此可知(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B.中原小麦种植技术逐渐外传
C.小麦种植、成熟时间在传播中发生了变化D.这些记载已完全违背了史实
9.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授田法
时期
规定
曹魏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A.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普及
C.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D.沉重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10.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1.
明朝和清朝早期,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欧洲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交换欧洲内部以及亚洲的财富。亚洲的传统制成品流向世界各地,欧洲以及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时期的白银流动
A.加速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B.开启欧洲社会的商业革命
C.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
D.加大欧洲对亚洲资本输出
12.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废五铢钱,铸‘开通元宝’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便之。后盗铸渐起。”
《通典》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
《旧唐书》
“铸‘开元通宝’……得轻重大小之中……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
《新唐书》
 
A.唐代存在非法铸造钱币现象
B.五铢钱比通宝钱价值高
C.唐朝全盛时铸造开元通宝
D.唐代设立防止盗铸钱币的钱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