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
现象1 | 分别爆发于中、日两国的鸦片战争和“黑船事件”标志着东亚“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英国商品的输出,促使印度等国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的解体,本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不断发展。 |
现象2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此举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
现象3 |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各国矛盾日益加深,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成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共识。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克商之后,虽已取得天下,但政权并不稳固。这固然来自武王的早逝和成王的年幼,更重要的是殷商的反对势力还很强大。因此,开国后很长的时间,周人还无暇顾及制度建设和文化创新,而是一方面以夏之礼乐来抗衡商文化;另一方面又因周长期为商之属国,且文化远远低于殷商,不得不对其有所借鉴。后周公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始着手进行制度建设。据典籍记我,周初的礼乐改革,至少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周公摄政六年的制礼作乐。第二,周成王时的“兴正礼乐”。第一阶段以“制作”为主,有开创之功;第二阶段以“兴正”为要、行完善之事。礼乐制度既成,周王室祭祀先祖时,邀诸侯前来助祭观礼,遂有灭国而不绝祀的传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初礼乐改革的意义。
材料 周克商之后,虽已取得天下,但政权并不稳固。这固然来自武王的早逝和成王的年幼,更重要的是殷商的反对势力还很强大。因此,开国后很长的时间,周人还无暇顾及制度建设和文化创新,而是一方面以夏之礼乐来抗衡商文化;另一方面又因周长期为商之属国,且文化远远低于殷商,不得不对其有所借鉴。后周公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始着手进行制度建设。据典籍记我,周初的礼乐改革,至少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周公摄政六年的制礼作乐。第二,周成王时的“兴正礼乐”。第一阶段以“制作”为主,有开创之功;第二阶段以“兴正”为要、行完善之事。礼乐制度既成,周王室祭祀先祖时,邀诸侯前来助祭观礼,遂有灭国而不绝祀的传统。”。
——摘编自付林鹏《周颂·有瞽与周初乐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初礼乐改革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初礼乐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进攻波兰的战争中,德国使用内击战战略,以每大30—50公里的速度实施钳形究去围歼破军,波军伤亡20万,被俘42万。9月27日攻陷华沙,波兰被迫停止抵扰。德国攻陷波兰后,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政西欧国家。英法虽然向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从宣战日起到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前,双方在法德边境集结大量军队互相对峙,没有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斗。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筇西方国家对波兰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
材料一 在进攻波兰的战争中,德国使用内击战战略,以每大30—50公里的速度实施钳形究去围歼破军,波军伤亡20万,被俘42万。9月27日攻陷华沙,波兰被迫停止抵扰。德国攻陷波兰后,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政西欧国家。英法虽然向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从宣战日起到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前,双方在法德边境集结大量军队互相对峙,没有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斗。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网史纲》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就波兰政府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罗斯福提议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政府;在古尔极力为流亡政府辨护,争取让它在新政府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苏联则力主以临时政府为核心,吸收部分流亡政府的成员。最后苏联的主张占了上风。西方国家在不能控制波兰政府的情况下,力图限制其疆界西移的幅度,只同意以奥德河为其西界,但苏联坚持要进一步西移到奥德一西尼斯河一线,取得成功。——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波兰在二战前、后期面临的不同国际局势。(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筇西方国家对波兰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条约称日本吞并琉球的武装行动是“保民义举”。日本进而阻挠琉球向清政府进贡。1877年,黄遵宪随何如璋使日,任参赞官,开始了外交官生涯。光绪四年,何如璋致书(其中出自黄遵宪之手者十之七八)李鸿章,主张“对此不得隐忍”,如若听之任之,日本“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琉球迫近台湾,我简弃之”,“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锤,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得”。“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轻,今日弃之患更深。”
1882年3月,黄遵宪奉命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其驻美期间,针对美国排华,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华侨利益和国家权益的活动。同年7月,美国政府以从巴拿马来美的华商未领取中国官员的执照为词,对华商予以扣留。黄遵宪延请美国律师哈门,向美国司法部门据理力争,美国政府终于允许该华商上岸。美国排华新例不准华人假道美国。黄连宪指责这是“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表示要与之力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遵宪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条约称日本吞并琉球的武装行动是“保民义举”。日本进而阻挠琉球向清政府进贡。1877年,黄遵宪随何如璋使日,任参赞官,开始了外交官生涯。光绪四年,何如璋致书(其中出自黄遵宪之手者十之七八)李鸿章,主张“对此不得隐忍”,如若听之任之,日本“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琉球迫近台湾,我简弃之”,“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锤,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得”。“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轻,今日弃之患更深。”
1882年3月,黄遵宪奉命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其驻美期间,针对美国排华,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华侨利益和国家权益的活动。同年7月,美国政府以从巴拿马来美的华商未领取中国官员的执照为词,对华商予以扣留。黄遵宪延请美国律师哈门,向美国司法部门据理力争,美国政府终于允许该华商上岸。美国排华新例不准华人假道美国。黄连宪指责这是“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表示要与之力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遵宪外交思想与实践。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3.单选题- (共9题)
6.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 |
B.有效抑制了个人私利 |
C.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
D.体现了罗马法公平性 |
7.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中写道:“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这段话意在强调
A.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
B.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 |
C.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 |
D.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 |
8.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任命两江总督耆英以钦差大臣名义兼管五口通商事宜;道光二十四年,耆英调任两广总督,仍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此即五口通商大臣一职的产生。这一官职的设置表明
A.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 |
B.近代专职外交事务大臣出现 |
C.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
D.对外交涉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
9.
1959年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上,尼克松对鲁晓夫说:“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权一样,“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现象 |
B.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 |
C.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 |
D.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 |
10.
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 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优越性 | B.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 |
C.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 | D.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
11.
据1909—1911年编辑的《新疆图志》统计,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许多“洋行”。这些俄国“洋行”,不仅将低价收购的新疆土产皮毛、棉花、马匹等驮运回国,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运回国一驮货物,就从俄国政府得到16卢布的奖金。然后,他们又将俄国的工业品行销新疆各地。“洋行”的设立
A.体现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
B.使新疆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
C.标志俄国政府控制新疆经济 |
D.极大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 |
12.
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
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 |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
D.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 |
13.
斯宾诺萨(1632—1677年)说道: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的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这一言论
A.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
B.萌发了人类的自主意识 |
C.抨击了天主教会的思想 |
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