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0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富裕企业家、零售商人、手工艺人和旅店老板等人被称为“中产阶级”,在当时字典里的定义是“缺乏宫廷教养,不特别有礼貌”。18世纪中叶,大量自由职业者出现,如律师、医生等。19世纪,西欧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15%到25%。……最上层是一小群银行家族、工业巨头、最富有的批发商人以及顶级政府高级官员和大使;其次是律师和公证人,以及靠商业、出租地产等的家族;最底层的是商店店主、葡萄酒商、职位较低的官员、教师、手工艺人等。19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欧大部分地区土地所有权依旧是选举权的基础,因此中产阶级拥有的土地比重飞速上升,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中产阶级迅速扩大,中下层的增长尤为迅速。女性在商场职员、速记员、秘书、服务员等职位中的数量急剧增加,护士也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摘编自约翰梅里曼(美)《欧洲现代史》

材料二 最初,买办多是供应宫廷用品的采买商人。1842年后,买办逐渐变为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这些人不仅在经济上活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活跃,是苏南“借师助剿”抵抗太平天国的始作俑者。但买办中另一部分人,如郑观应、徐润、虞洽卿等人,他们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企业争利于市。开埠之后,商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从京广杂货店到华洋杂货店,经营五金、洋布、棉纱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余家新式的工业企业,其主办人或投资人主要是官僚、买办、商人、地主。有人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中产阶级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从太祖起,诏令汉族士大夫主持修律成为常例。世祖时,规定各州国死刑案须奏请皇帝裁决,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至此,北魏律基本定型。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0年开始,反法西斯同盟国空军对德国进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战略轰炸,炸死、烧死465000余人,其中平民为41000余人。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其注重历史反思的优良传统。随着德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被压抑已久的民族思想复活,爱国主义成为许多德国人热切期盼的政治诉求。与此同时,原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档案的公开,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背景见诸天日,一些多年被淡忘的历史也渐渐浮出水面。个别描写亲历大轰炸的作品得以重新出版,主要从德国“受害者”角度来看待英美空军在二战期间对德国城市的“大轰炸”、“检讨”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过失”甚至是“犯罪行为”的新作品也大量涌现。

——摘编自孙立新《二战期间同盟国空军对德国城市的大轰炸及其历史书写与争论》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人开始重新认识盟军对德轰炸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盟军对法西斯德国的轰炸行为。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东汉以来,“司南”普遍应用,为测定地物的方位提供了得力的手段。相似三角形、角度、勾股定理的理论研究大大方便了绘图工作的应用。裴秀的门客京相璠熟悉历史地图。西晋的国家藏书中有汉朝的一些杂图,但粗制滥造,很不准确。为配合司马氏的军事行动,裴秀绘制《禹贡地舆图》上报朝廷,图的内容为上自夏禹下至西晋的历代政治沿革图。裴秀还主持把《旧天下大图》缩制成“以一寸为百里”的《地形方丈图》,以与西晋的统一大业相适应。在《禹贡地舆图》的序中,裴秀提出了“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古老的制图学具备了数学的科学依据。“制图六体”产生以后,历代著名地图学家都把它当作绘制地图的规范。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裴秀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摘编自《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秀绘制及研究地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裴秀绘制及研究地图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丰源大队是典型的农业学大寨红旗村,但日子却过得青黄不接,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余粮。村民秦学安在送考上大学的弟弟上火车时,偶然救下从安徽来躲灾的秀娟母女。秦学安在送秀娟母女回老家时,见识到了安徽农村“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带来的实惠。为了全村的生计,秦学安带头分地,结果被送去上了学习班。……随着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秦学安立志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走上不再单纯依靠种粮食生存的道路,他带领大家分地包干,潜心学习技术,种植中草药,开办工厂,种植果树,发展旅游业,一路经历各种挫折,让农民种好了田,吃饱了饭,从土地里刨出了希望。

——摘自电视剧《黄土高天》故事梗概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要准确、全面)

3.单选题(共17题)

6.
古罗马历代皇帝的谕令一经颁布即成为法律,成为后世历代遵循的规则,且对这些谕令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法学家的著作,也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
A.罗马法学家缺乏独立的思想
B.罗马法由皇帝谕令汇总而成
C.罗马法具有较强的人治色彩
D.罗马法被近代欧洲各国沿用
7.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C.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8.
1938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最高军事会议,阐述了实行“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的意义。两天后国民政府发表了《告全国国民书》,要求全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这表明国民政府
A.取得了抗日战争阶段性胜利
B.接受了共产党持久抗战策略
C.根据战争形势调整战略方针
D.开始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
9.
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是因为,当时
A.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
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10.
福建学界曾致电北京政府:“青岛问题关系重大,凡我国民决不承认日本主张,均应誓死力争,以为外交后盾,曹陆章卖国证据确凿,请协电政府予重诛。”这一电文反映的事件
A.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1.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12.
下面漫画中的人物是杜鲁门和斯大林。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国实力势均力敌
B.美苏对峙局面日益加剧
C.两大阵营开始军备竞赛
D.美苏间核战争一触即发
13.
南宋和元朝都没有抑制商业发展,相反,两朝均重视商业。宋元时代商人的地位已经非常之高,宋代的商人已经不再被视为低人一等,而在元代,商人参政终于成为普遍的现象。这是由于
A.统治者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B.重农抑商观念的彻底改变
C.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
D.市坊界限已经被完全突破
14.
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
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
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
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
15.
下表是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年份
年均增长率(%)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751—1800
0.89
2.17
0.52
1801—1851
1.88
4.42
0.67
 
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
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
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
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
16.
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
17.
下表是近代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额(1912—1918)统计表,当时民营工矿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8.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这表明文艺复兴
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B.借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C.主张宗教信仰与理性联系
D.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19.
据史学家考证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建疑冢以免遭后人挖掘,而七十二疑冢早在曹操之前民间就有传说。但后世著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为彰显曹操多疑本性,大多将曹操与七十二疑冢直接联系在一起。这表明
A.文学的史料价值有折扣
B.曹操墓与疑冢毫无关系
C.曹操形象纯属文人杜撰
D.文学记载并不真实可信
20.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示:甲骨文中的“丁”,表形色彩浓厚,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竹钉、木钉。金文中的“丁”,宇形与甲骨文大致相似,侧视字体中,似乎可见钉帽的形状。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21.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将数学比喻为工人的刀斧和量尺,掌握此种工具,“历律两家,旁及万事”都能顺利处理。他还把数学方法比喻为金针刺绣技术,告诉世人,手握金针,比得到几只绣成的鸳鸯有用处得多。由此看出徐光启
A.注重数学科学数据的统计工作
B.将数学方法运用于人文社会领域
C.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D.十分重视数学的方法论功能
22.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固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革制度
B.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C.思想解放运动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工业化体系的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