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向来都归吏部管。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明朝废了宰相,大臣改为廷推,由九卿、七卿公议决定。但支部尚书的意见,是受大家尊重的。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筒,吏部不知道,也不用什么廷推了。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这还算是中国历史上直传下来的一种法规,清代皇帝也没有废得了。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受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提出的文官制度建立方案中,首要一点是规定了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府核心领导人。作为“政务官”,他们要随着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包括常务次官,是“事务官”,这些人则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也就是英国文官。新出现的“事务官”,就像政府中的“神经系统”,能够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中。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决策层更换而受到波及。他们与政务官的体系完全剥离开来,主管具体事务的执行,也在组织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进英国政府在政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维持政府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工作方面,文官还可以对决策者提出异议,甚至与其争辩;而决策者往往也会仔细考虑事务官所提出的建议。而建议被采纳的数量也作为一项评定文官业绩的重要指标。
一摘编自李少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任官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和英国近代在官员任用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向来都归吏部管。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明朝废了宰相,大臣改为廷推,由九卿、七卿公议决定。但支部尚书的意见,是受大家尊重的。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筒,吏部不知道,也不用什么廷推了。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这还算是中国历史上直传下来的一种法规,清代皇帝也没有废得了。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受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提出的文官制度建立方案中,首要一点是规定了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府核心领导人。作为“政务官”,他们要随着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包括常务次官,是“事务官”,这些人则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也就是英国文官。新出现的“事务官”,就像政府中的“神经系统”,能够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中。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决策层更换而受到波及。他们与政务官的体系完全剥离开来,主管具体事务的执行,也在组织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进英国政府在政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维持政府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工作方面,文官还可以对决策者提出异议,甚至与其争辩;而决策者往往也会仔细考虑事务官所提出的建议。而建议被采纳的数量也作为一项评定文官业绩的重要指标。
一摘编自李少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任官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和英国近代在官员任用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在该条约《整理中关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定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12月7日,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率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作用。
材料 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在该条约《整理中关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定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12月7日,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率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
——摘编自易继苍《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作用。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民间往往用九流来泛指社会各行各业的各色人等,九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如下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
中国古代民间往往用九流来泛指社会各行各业的各色人等,九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如下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14题)
4.
古罗马曾发生过数次平民撤离运动,即平民们以一种和平方式离开罗马前往圣山。下表为几次撤离运动的统计。由此可见,古代罗马
时间 | 事件 | 成果 |
公元前494年 | 第一次撤离 | 根据约法,设立平民保民官,他们有权否决任何官吏的行为,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停止任何法律的实施 |
公元前471年 | 第二次撤离 | 贵族被迫再次让步,颁布法案:禁止设立不受申诉权限制的长官,违者人人可得而诛之并不受惩罚 |
公元前449年 | 第三次撤离 | 公布《十二铜表法》,这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巨大胜利 |
公元前342年 | 第四次撤离 | 立法禁止放债,违者以公犯论 |
公元前287年 | 第五次撤离 | 颁布法案,重申平民决定不必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 |
A.法律渊源广泛 |
B.司法实践丰富 |
C.追求法律公平 |
D.立法权限随意 |
5.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 |
B.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 |
C.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 |
D.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 |
6.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 |
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
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 |
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7.
下图反映了1983—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日益凸显 |
B.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
C.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卓有成效 |
D.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
8.
唐代税制以丁、产的多少作为决定户等高低的依据,故《唐律》对析产分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要求分户而自愿不降低户等的可以允许。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旨在
A.抑制逃避赋役 |
B.敦厚社会风俗 |
C.严格管理户口 |
D.维护伦理孝道 |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仅川沙一县就出现过好几个操工商之业“诸生”,例如国学生黄斌替上海招商局制订章程,监生朱纯祖中年创设米行,监生姚光第感于地方贫瘠设立机器轧棉厂。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旧式商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
B.旧式士人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 |
C.旧式工商业向近代商业转化 |
D.传统社会秩序已发生根本变化 |
10.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
B.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
D.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
11.
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
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
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
12.
有研究表明,在l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 | B.经济结构的变动 |
C.农村经济的凋敝 | D.城乡差距的扩大 |
13.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
B.康德 |
C.洛克 |
D.卢梭 |
14.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
15.
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
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
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
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
16.
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B.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 |
C.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 |
D.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