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地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地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 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年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对,政府遇到了许多的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其基本精神是彻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婚姻法》在推行之初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有的群众对《婚姻法》持怀疑和抗拒的态度,认为《婚姻法》就是“离婚法”或“妇女法”,婚姻自由是败坏风俗;有的干部担心《婚姻法》会导致社会混乱,贯彻《婚姻法》时放不开手脚;婚姻登记在某些地区流于形式,在党和政府开展了宣传与贯彻《婚姻法》运动后,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终于逐渐建立。包办买卖的封建婚姻制度被废除,自主婚日趋增多,蓄婢、纳妾、童养媳等落后的婚姻习俗几近绝迹,青年男女不再以对方的“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是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婚姻纠纷和婚姻案件逐渐减少,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新家庭逐渐增多。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经济生产,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的《婚姻法》推行的意义。
材料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其基本精神是彻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婚姻法》在推行之初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有的群众对《婚姻法》持怀疑和抗拒的态度,认为《婚姻法》就是“离婚法”或“妇女法”,婚姻自由是败坏风俗;有的干部担心《婚姻法》会导致社会混乱,贯彻《婚姻法》时放不开手脚;婚姻登记在某些地区流于形式,在党和政府开展了宣传与贯彻《婚姻法》运动后,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终于逐渐建立。包办买卖的封建婚姻制度被废除,自主婚日趋增多,蓄婢、纳妾、童养媳等落后的婚姻习俗几近绝迹,青年男女不再以对方的“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是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婚姻纠纷和婚姻案件逐渐减少,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新家庭逐渐增多。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经济生产,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摘编自马翼《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婚姻法》在推行之初遇到困难和阻力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的《婚姻法》推行的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败。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败。
2.单选题- (共15题)
4.
《民法大全》编纂时参考了许多法学著作,罗马法学家从理论上探讨了法的本质,对法律做了精辟的定义,他们还担负着解释和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编纂合法证书、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表明罗马法学家
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B.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 |
C.热衷于法学理论的阐释论证 |
D.乐于担任罗马法的普及工作 |
5.
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
A.赋予人民选举权 |
B.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 |
C.限制了皇帝权力 |
D.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 |
6.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
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
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
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
7.
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佛教的祈福观念深入人心 |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
C.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 |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
10.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 |
B.“商业革命”的影响 |
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
D.英法重视技术革新 |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宗教信仰 |
B.启蒙思想 |
C.西方商品 |
D.民主制度 |
12.
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但在随后的10年里,美国的工业垄断组织却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
B.国会力图维护美国中小企业的利益 |
C.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D.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
13.
据学者饶斯基估算,1914-1934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2.5%。按此推算,1933-1953年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1.63倍,而实际上这一时期只增加了28%。这说明
A.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共内战对经济影响不大 |
B.日本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型 |
C.日本的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D.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
B.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 |
C.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 |
D.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
15.
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
B.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C.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
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
16.
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
B.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
17.
中共创始人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此材料意在说明
A.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 |
B.农民将是中共革命的最大障碍 |
C.中国革命必须铲除封建小农经济 |
D.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 |
18.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