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关税制度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別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釣规定两国互享最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一九三一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张賽不仅著书立说,还发起成立“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材料三 1992年至1995年,我国先后4次自主降低关税,1996年,我国再次大幅度降低关税,此次降税涉及4900多个税目,占税则税目总数的76.3%,降幅达到35%,是1992年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降低进口关税涉及商品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別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釣规定两国互享最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一九三一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张賽不仅著书立说,还发起成立“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关税征收的主要变化。材料三 1992年至1995年,我国先后4次自主降低关税,1996年,我国再次大幅度降低关税,此次降税涉及4900多个税目,占税则税目总数的76.3%,降幅达到35%,是1992年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降低进口关税涉及商品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
——据《中国经济发展史》(第六卷)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自主降低关税的意义。
2.
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则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院的展,其实是北宋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地主阶层崛起,迫切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
材料二 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材料一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院的展,其实是北宋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地主阶层崛起,迫切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
——摘编自肖啸《数量远超唐代十倍:宋代书院为何如此兴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书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材料二 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创办的目的。
3.
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对边海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
材料二 英国人勃兰德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如果这些大炮有适量的弹药及时供应,鸭绿江之役(黄海海战)很有可能中国方面获胜”,亲历黄海海战的外国人马吉芬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
材料三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
——编自林开蛋《清王朝国家战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与近代中国疆域边界观念不同的原因材料二 英国人勃兰德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如果这些大炮有适量的弹药及时供应,鸭绿江之役(黄海海战)很有可能中国方面获胜”,亲历黄海海战的外国人马吉芬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
——陆儒德《黄海海战百年余痛的反思》
(2)我国近代海军诞生于什么时期?材料二中两位外国人对“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黄海海战战败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材料三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吋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思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2.单选题- (共21题)
4.
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提倡婚姻中男女地位平等 |
B.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
C.婚姻中人文主义色彩增强 |
D.恪守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
5.
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斯(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据此可知,亚当斯
A.推崇古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 |
B.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规范 |
C.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 |
D.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 |
6.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
C.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7.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 |
B.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
C.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D.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
8.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解决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B.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
C.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
9.
如图中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的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对如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 |
B.该事件标志冷战开始 |
C.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 |
D.丘吉尔对希特勒不满 |
10.
唐朝规定,蕃商可以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理很大程度上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A.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
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
C.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 |
D.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
11.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2.
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地区年份 | 1699—1701 | 1702—1774 | 1804—1806 | 1834—1836 | 1854—1856 |
欧洲 | 83.6 | 45.0 | 37.3 | 36.3 | 28.9 |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 13.3 | 46.9 | 49.4 | 34.7 | 28.1 |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 3.1 | 8.1 | 13.3 | 29.0 | 43.0 |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
13.
下表为1873-1885年中国输入洋纱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 1873 | 1875 | 1876 | 1883 | 1885 |
数量(担) | 67833 | 91403 | 112908 | 228006 | 387820 |
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
B.洋纱在中国市场居主导地位 |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
D.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渐趋恶化 |
14.
1983年《人民日报》刊登福建农民合股组织长途贩运的消息,认为长途贩运对国家、集体、社员都有利。随后中央文件正式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进行长途贩运”,长途贩运不属于投机倒把范围。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
B.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 |
C.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
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结束 |
15.
有学者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中西学的功能地位上始终强调“体与用”、“本与末”以及“主与辅”的关系,贯串于洋务运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一直影响着后来的维新运动的发展和“新政”改革的进行。这揭示出“中体西用”思想
A.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显著特色 |
B.旨在实现西方学说的中国化 |
C.有利于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
D.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宗旨 |
16.
夏尔洛是卓别林系列作品的主角。无论是《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尔洛,还是《摩登时代》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常的夏尔洛,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快慰。这一经典形象是
A.浪漫主义的光辉典范 |
B.电视艺术的登峰造极 |
C.西方社会的现实写照 |
D.悲剧作品的永恒经典 |
17.
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 |
B.理性的胜利 |
C.教权的退场 |
D.君权的消亡 |
18.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较早出现了对日食的科学解释 |
B.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 |
C.传统科技中蕴含近代自然科学色彩 |
D.科技成果得益于西学东渐 |
19.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
A.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 |
B.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 |
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
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 |
20.
魏晋至北朝前期,北方边境地区及部分内地一度盛行领民酋长、地方护军、军镇、地方行台等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后,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深化 |
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
C.郡县制遭受挫折 |
D.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
21.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有7章76条,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统揽统治大权,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统帅陆海军、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实施等权力,国务大臣主要对天皇负责,帝国议会对政府的制约极小。这部宪法的制定
A.主要学习当时美国的政治体制 |
B.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当时的德国 |
C.完成了日本政治的民主化改革 |
D.在日本建立完善的代议制政体 |
22.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这句话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B.东方各民族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23.
有学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指出,在20世纪初的欧洲,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作者意在
A.强调民族主义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
B.批判极端民族主义 |
C.说明民族利益应该与国家利益一致 |
D.强调战后民族自决的重要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