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明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二模文综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64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问眸)
材料:张居正指出当时的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员,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边防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张居正还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摘编自《张文忠公全集》和《明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输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物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鲁班文化的主要影响。

2.单选题(共10题)

3.
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此时,前面的车开始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这反映罗马法
A.注重程序合法
B.保护私有财产
C.主张过失担责
D.强调法律公平
4.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了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13个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经过9个州的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批准本宪法的各州成立”。这一变革体现了
A.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B.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C.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D.州权与人民主权相结合
5.
(题文)图为两个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用最大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冷战格局的形成有利于“黄金时期”的出现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6.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B.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7.
20世纪80年代,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独领风骚,吸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农民自己的创造。但南方谈话后,乡镇企业因其发展已突破了地域、资金、业务范围等诸多限定,中国统计年鉴中已不再对其单独统计。这反映了
A.乡镇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B.南方谈话解放了企业家的思想
C.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D.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增强
8.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9.
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A.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10.
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弊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B.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C.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
D.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
11.
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教授出生地分布 教授工作地分布
A.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
B.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
C.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D.东部沿海地区忽视教育发展
12.
20世纪60至70年代,围绕《兰亭集序》是否为王羲之真迹的论辩在学界展开。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证明《兰亭集序》非王羲之真迹的证据是
A
B
C
D
据《晋书·王羲之传》说其“尤善隶书”,而《兰亭集序》的书体无隶书笔意。
据南朝刘峻所注《世说新语》,对比《临河序》,《兰亭集序》凭空多出一段文字。
据出土的王羲之同族兄弟王兴之墓志,其文字的隶书笔意较《兰亭集序》明显。
《兰亭集序》作为名篇,没有入选南朝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A.A
B.B
C.C
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