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515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选择题(共4题)

1.
选出作品与所收录文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
A.《故乡》———《呐喊》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C.《藤野先生》—《彷徨》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
2.
选出语言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
A.“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 杨志
B.“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杨修
C.“噫!好了!我中了!”   范进
D.“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诗。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
3.
从下面的对联中选出不是写诸葛亮的一项。(   )
A.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B.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C.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
D.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4.
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唐雎不辱使命》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国的原因。
B.《隆中对》是人物传记节选,文中刘备用“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和诸葛亮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C.《故乡》是一篇小说,它以叙事主人公的情感起伏为内在线索,通过写故乡人的变化,成功塑造了闰土、杨二嫂、双喜、阿发、“我”等典型人物形象。
D.《我的叔叔于勒》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小说在心理描写、悬念设置、情节安排等方面的技巧运用上很出色,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2.字词书写(共1题)

5.
完成下面的汉字音形训练题
①按注音写出课文题目。
zhì qǔ shēnɡ chén ɡānɡ
②下面的成语中有两个字写错了,请找出并改正过来。
根深帝固  袖手旁观  狂忘自大 涕泗横流 恪尽职守  一抔黄土
A:将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B: 将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6.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词牌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小题3】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 题。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  !”
……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小题1】常识填空。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体通史,作者是____________。
【小题2】按原文填写选文中空白的句子。
【小题3】解释加点的词。  
①陈涉太息曰 (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为王,王陈 (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辩数,乃置(__________________) ④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苟富贵,无相忘
【小题5】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小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夜晚就悚然(___________)  飒飒作响(___________) 万籁俱静(___________)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所叙述的故事。
【小题3】指出第二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4】从下文中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
【小题5】“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6】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9.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对财富的态度
古往今来,世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可取的,有不可取的;有好的,有孬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陶渊明对财富的态度,可以说,这种态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孔子则从大的方面看财富,把国家政治的好坏与个人家庭的贫富联系到了一块,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富而不骄者鲜。”将两千多年前写成的《左传》里的这句话,拿来勾勒今天的现实,仍非常贴切。这句话是敲向富人的警钟。
“守得贫,耐得富。”曹雪芹写在《红楼梦》中的这六个宇,非常有哲理,但无论古今中外,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守不住贫,便去偷,去抢,去盗,去劫,去争,去夺,去杀……总之,坏事做绝,人性丧尽;耐不住富,便去赌,去嫖,去抽,去喝,去吃,去玩,去耍……也是一句话,是钱乱花变坏了。
“人无横财不富。”元代张国宾《合汗衫》中的一句唱词,说出了一些人对财富的另一种心态。不过,横财之下多有恶报,为财而奔了黄泉路的大有人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都是渴望财富的,但要遵循一位哲人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也有一些人对财富抱着宿命论的态度,如唐代大诗人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对财富的态度,最可取的是诗圣李白的胸怀,李白吟道:“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按笔者的理解,就是富不骄,穷不悲!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戚戚于贫贱
②富而不骄者鲜
【小题2】指出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3】写出文章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小题4】在众多对待财富的态度中,作者主认为最可取的观点是什么?
【小题5】请简要说明你对财富的态度。

6.作文(共1题)

10.
作文。
题目:感动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喜剧除外);
(2)不少于 600字;
(3)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