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热身训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38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9/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结束时,这些外国社会发明了新的产业和科学方法……西方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他们决心把自己的国际交往标准强加给中国,必要时不惜一战。由此爆发的冲突挑战了中国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美)基辛格《论中国》

(1)阅读材料一,列举18世纪晚期外国“新的产业和科学方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有何改变。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很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6-19世纪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
(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形势紧密相连。结合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世界形式及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史实,回答:中国是如何适应世界形势发展自己的?
2.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
材料一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其后历经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各朝,海禁政策不断升级强化。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隆庆开海后,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生丝及纷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进步作用。
材料二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1945年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基础上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这些理论有何共同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材料三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材料四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群”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个体集合成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群分”
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善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1)材料一中,荀子以“义”而“群分”的主张属于哪派思想?他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群学”
《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群学”流行对当时的救亡图存有何意义?
材料三  “群众”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群众”一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四  “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直接推动因素是什么?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2.单选题(共5题)

4.
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D.北伐战争得到民众支持
5.
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
A.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
B.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
C.政府主导了科研项目实施
D.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6.
李卜克内西评价说,1859年某生物学著作的出版“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下列属于这本著作的影响是
A.引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B.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
C.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推动科学界的思想解放
7.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8.
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