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513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皱缬(xié) 涸澈(hé)   驽钝(lú)  明眸善睐(muó)
B.恻隐(cè)  豁免(huò)  秉烛(bǐng) 越俎代庖(páo)
C.蕈菌(xùn) 癖性(pì)   箕畚(běn) 法家拂士(fú)
D.铁镐(gāo) 一垧(xiǎng) 针黹(zhǐ) 虎踞龙盘(jù)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挥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B.树人学校积极打造“智慧校园”系统,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使课内和课外的的学习相得益彰。
C.瘦西湖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D.“扬州市语言规范运用大赛”前夕,老师老生常谈为我们讲解着语言规范运用要点。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2018年的“年”为何来得这么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2017农历丁酉年(俗称鸡年)有个闰六月造成的。
B.我市近一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为了防止不再出现重污染天气,今年春节,扬州城区将严格禁放烟花爆竹。
D.暴雪过后,记者探访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大部分蔬菜价格保持稳定。
4.
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扬州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 ——一带一路提供商机。
B.在电影《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是四十年代清华大学生的优秀代表。——王力宏是代表。
C.对于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服饰文化如同历史一样历经沧桑巨变。——服饰文化历经巨变。
D.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在扬州2500年建城史上也是一个极为璀璨的亮点。——鉴真东渡是亮点。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可以看出,陶渊明还没领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B.《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戏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江村小景》属于独幕剧,《陈毅市长》属于多幕剧。

2.字词书写(共1题)

6.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十六世纪英国诗剧中,作家辈出,然而莎士比亚却比他们高出一chóu  ,成为那个时代文学界的中流dǐ  柱。在他的笔下,哈姆雷特从一个通常的复仇者变成一个胸jīn  开阔、思想深刻的人文主义者。他写得比较放松、自由,然而却不稀罕使用廉价的手法,如突然出现一事,叫观众大吃一惊之类。他在情节安排上显示出zhuó  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
 
 
 
 
 
 
 
 

3.诗歌鉴赏(共1题)

7.
江汉
唐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肉食者之智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
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粟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说:“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
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注释):①三才:天、地、人的灵气。②粗粝:粗米,粗粮。③粜:卖出谷物。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⑵夕日欲_____________
⑶鸢飞天者_____________    ⑷彼食肉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齐鄙人也
A.康肃笑而遣之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D.春冬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⑶吾适有粜粟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小题4】艾子之邻认为肉食者有智,对此,你怎么看?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境界与知识
鲍鹏山
①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②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③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举个例子,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道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⑤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断中,有两个片断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有两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紧张了,我怕小伙子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没想到他真知道。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
⑥这就是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能在饭桌上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决定人境界高下的并不是对知识的掌握。
⑦《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
⑧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⑨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无知,也应该宽恕别人的无知。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开头首先用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引出本文的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论述了什么是知识,然后在第⑤、⑦自然段列举事例分别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的含义。
【小题4】伽利略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莎士比亚说“知识贵在质,不在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知识呢?请联系本文内容,结合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80字左右)
 
 
 
 
 
 
 
 
 
 
 
 
 
 
 
 
 
 
 
 
 
 
 
 
 
 
 
 
 
 
 
 
 
 
 
 
 
 
 
 
 
 
 
 
 
 
 
 
 
 
 
 
 
 
 
 
 
 
 
 
 
 
 
 
 
 
 
 
 
 
 
 
 
 
 
 
 
 
 
80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专题与综合实践。
根据下面同学的议论回答问题。
甲: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好像称上了“王”、称上了“霸”,产品就能压倒一切,天下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对市场未必有好处。
乙:还别说,这事我也见过不少。面有“面霸”,鞋有“鞋王”,就连咱中学生复习资料都出了个“考王”。
丙:人家这样做不过是一种促销手段,市场经济嘛,我看这事也没啥不可以的。
甲:你说得不对,(A)
乙:是这样。“王”和“霸”可不是自封的。
丁:你们几个实在是多虑了!哪条规定说不让称“王”、称“霸”来着?市场上还有叫“王中王”的呢!
甲:称“王”、称“霸”是一种虚假的宣传,这是一种自封权威的做法,本质上是欺骗消费者,这是法律上明文禁止的。
丁: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行呗!
乙:那可不对,(B)
甲:是呀,称“王”、称“霸”也不符合中国人谦虚求实的美德,广大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你说啥就是啥!
⑴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在A和B处分别填上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谈论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甲和____观点一致,其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和____观点一致,其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1.
请以“为你许个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