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 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 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材料二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摘编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高等院校主要以“通オ”教育为主,综合类院校居多,什么课程都会涉及,但是什么课都不是专业的,培养出的人オ也不是行业中最尖的,不能满足于国家建设的需求。国家要想培养出真正符合当前国家建设在各行各业能力突出的人オ,高等教育必烦选择“专オ”有这条途径。1950年,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马叙伦强调新中国的高等教有必须首先培养经济建设服务型人オ,再去带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全面调整,专业要更具针对性,培养目标要更明确。集中精力开展“专オ”教育模式,可将一个大的院校分成若干个小的专业院校。1951年的高校院系调整,使“专オ”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达到一个小的高潮,这次调整打乱了我国原有的高校结构,对原来高校的院系和专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再加上借苏联的高校管理模式,更好的让“专オ”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联系,使得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专オ”教育模式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主导力量,摆脱了社会发展人才稀缺的窘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响。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高等院校主要以“通オ”教育为主,综合类院校居多,什么课程都会涉及,但是什么课都不是专业的,培养出的人オ也不是行业中最尖的,不能满足于国家建设的需求。国家要想培养出真正符合当前国家建设在各行各业能力突出的人オ,高等教育必烦选择“专オ”有这条途径。1950年,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马叙伦强调新中国的高等教有必须首先培养经济建设服务型人オ,再去带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全面调整,专业要更具针对性,培养目标要更明确。集中精力开展“专オ”教育模式,可将一个大的院校分成若干个小的专业院校。1951年的高校院系调整,使“专オ”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达到一个小的高潮,这次调整打乱了我国原有的高校结构,对原来高校的院系和专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再加上借苏联的高校管理模式,更好的让“专オ”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联系,使得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专オ”教育模式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主导力量,摆脱了社会发展人才稀缺的窘境。
——摘编自袁爽《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4年李鸿章就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观察后提出以下言论: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材料 1874年李鸿章就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观察后提出以下言论: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874年12月《李鸿章奏折选》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言论中提取一个变化角度,概述体现中国变局的历史现象,并对此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逻辑清晰)3.单选题- (共18题)
5.
雅典公民大会必须达到法定最低人数才能开会,一般认为,至少要有6000人,因为一些法律需要6000票方能通过。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太少,就派“警察”(公共奴隶)到各家各户强制公民到场参会。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民主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
B.公民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C.雅典民主制具有专制性 |
D.公民大会的议程被贵族控制 |
6.
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提倡婚姻中男女地位平等 |
B.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
C.婚姻中人文主义色彩增强 |
D.恪守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
7.
1942年11月下旬至1943年6月底,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访问美国。她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以其个人对美国的深入理解为中国进行争取美援的宣传,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广泛好评。宋美龄受到这种待遇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
B.中国在二战中的客观地位 |
C.国共两个战场的配合 |
D.美国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 |
8.
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 |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
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
9.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70年前的1948年12月30日,***在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辞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当时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B.对国民党军队发动战略反攻 |
C.即将取得三大战役全面胜利 |
D.发动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
10.
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A.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
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
C.民主集中制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
D.政协制度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
11.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
12.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规定:“附股人(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
B.民族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
C.列强的在华经济特权受到了抑制 |
D.国内的官僚资本由此走向萎缩 |
13.
美国成为一个富裕的庞然大物时,欧洲许多地方却仍然是如丘吉尔所称的“瓦砾一堆”,而且为了自卫,许多国家还求助于华盛顿所诅咒的经济措施--进口管制、国有化、贸易优惠法、双边条约和津贴补助。为此美国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B.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 |
D.倡导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14.
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赐给诸侯。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
B.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 |
C.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 |
D.巩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 |
15.
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材料表明宋代
A.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 |
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 |
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 |
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 |
16.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
C.取决于资金保障 |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
18.
孔子和孟子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后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儒者
A.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
B.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 |
C.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
D.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 |
19.
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
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
20.
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酸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
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
C.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 |
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 |
21.
如图为某校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创作的漫画《经学难抵洋枪炮》,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 |
B.时代巨变要求“师夷长技” |
C.中国应该进行制度变革 |
D.否定传统才能实现自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