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30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述图片折射出近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图片,指出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加以概述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现象彼此关联,概述说明准确全面。)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对宗室诸王、功臣实行食封制。中宗、韦后时期,“滥食封邑者众”,造成“国家租赋,大半私门”。食封者除收取封户应缴纳的租庸调外,还要额外索取钱物,使封户不胜其侵扰。唐玄宗在铲除异己集团后,于开元初年采取措施整顿食封制度,一方面,减少实封户数,规定诸王、长公主食封2000户,一般官僚封户限制在500户以内,另一方面,取消食封者直接向封户征收赋税的办法,封户纳赋税由朝廷派官随租调征解,或由州县官收纳。唐玄宗的改革,使食封制度不再能够独立于国家赋税制度之外而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摘编自阎守诚《论唐玄宗对食封制度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食封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食封制度改革的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攻击。对此,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提出严正抗议。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布告。8月14日发布《大总统对德宣战布告》,并立即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至此,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西方学者白鲁恂评论到,“北京外交官是中国最成功的文人领袖,他们巧妙地利用国际均势及当时的世界同情,达成与中国国力全不相称的成果。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的积极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丁,路德·金,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蒙哥马利市浸礼会教堂牧师。1954年他在教堂布道时,宣布从甘地的哲学中找到了改造美国社会的方案,决心在宗教活动中首先进行宣传和实验。1955年蒙哥马利市爆发了因非裔妇女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被整察逮捕的“罢乘运动”,金牧师号召黑人采取群众性直接行动深化斗争。“罢乘运动”经过385天法律程序内的反复较量以胜利告终。进入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进一步高涨,马丁·路德·金领导南部各州黑人采取抵制、静坐、游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冲垮了许多种族隔离藩篱,并把斗争逐渐由南方推向北方。1964年国会被迫通过民权法,禁止在公共设施场所实行种族歧视。

——摘编自孙宝珊《马丁·路德·金黑人民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罢乘运动”兴起的背景。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金民权思想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3.单选题(共12题)

5.
公元前287年,罗马元老院同意以平民为主要成员的“族派会议”的决议有法律效力,甚至当其与元老院决议相反时亦然,此后近百年,族派会议的权力日益增加。这说明族派会议
A.改变了罗马中枢权力机构
B.打破了贵族对行政权的垄断
C.推动了万民法的不断完善
D.促进了罗马宪政制度的发展
6.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就谢氏公司违反活禽行业“价格管制”案做出终审判决:非常形势并未创立或扩大宪法权力,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法的,并据此裁定谢氏兄弟无罪。该判决旨在说明
A.谢氏兄弟没有违反地方政府条例
B.总统无权制定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C.最高法院对宪法有最终的解释权
D.国家干预经济违背自由主义原则
7.
1935年11月,西北“剿总”张学良指挥五个师兵力,对陕甘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兵分两路,在直罗镇击败东北军。直罗镇战役
A.发生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
B.是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回击
C.激化了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矛盾
D.对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影响
8.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外交临起于一战后。民众逐步参与过去为少数高官所垄断的外交事务,形成了声势前所未有的“国民外交”。这主要缘于
A.中国是战胜国列强放弃在华的权益
B.一战爆发给民众带来参与外交契机
C.民国建立后出现政治多元化的局面
D.新文化运动促进国民外交意识高涨
9.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这表明
A.海峡两岸开始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B.闽台交流增进了民族情感
C.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D.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10.
进入21世纪,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这说明
A.美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式多样
D.中俄倡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
11.
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
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
12.
1896年,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被清廷委以出使大臣,出访欧美六国。临行前家人恐不侧,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事后,李鸿章在致友人信件中抒发了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李鸿章此行
A.彰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B.萌发了学习欧美代议制的念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D.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3.
古人认为:为人君父不懂《春秋》,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为人臣子不懂《春秋》,会因为篡狱而留下死罪的名声。这反映古代中国
A.以儒家规范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准则
B.把《春秋》作为判断善恶曲直的标准
C.将克己复礼作为评定社会道德的标尺
D.用文献经典作为维护身份等级的手段
14.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15.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6.
西汉刘向在《新序·节士》篇肯定先秦诸多有气节之士,汉代仅提苏武一人;而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汉代守节不屈者自然不止苏武一人,但唯独只有苏武青史留名。据此可知,对“节士”的看法
A.缺乏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
B.随评价视角拓展而趋于客观
C.深受社会和历史环境影响
D.受评判者的阶级属性所决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