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2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
   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材料二: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索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城市社会变迁》

材料三: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1)据材料1,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
(2)据材料2,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
(3)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

2.单选题(共20题)

3.
“在公民权这一问题上,雅典人和其他所有希腊人一样,认为他们自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同一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公民。”这表明雅典在政治上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A.缺乏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
B.忽视了参政者的素质
C.成为压迫奴隶阶级的工具
D.存在着多数暴政倾向
4.
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发明了将生铁熟铁混合锻打的灌钢法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主要说明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
D.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7.
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8.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9.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工业革命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题文)公元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11.
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2.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13.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14.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15.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
16.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反映信息正确的是
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17.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8.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的牵引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有
①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
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
③市场与计划调节方式并用
④分配方式转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题文)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2.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3.选择题(共11题)

2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2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25.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已知b1=a1,b2=2,q=d,S10=100.
26.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已知b1=a1,b2=2,q=d,S10=100.
27.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28.如图,△ABC中,AD是中线,BC=10,∠B=∠DAC,则线段AC的长为(   )

29.如图,△ABC中,AD是中线,BC=10,∠B=∠DAC,则线段AC的长为(   )

30.

3分米的{#blank#}1{#/blank#}和1分米的 {#mathml#}35{#/mathml#} 一样长。

31.

香蕉苹果树上的枝条上嫁接红富士苹果树的芽,该芽长成的枝条结出的果实是(   )

32.

如图,△ABC中,AB=7,BC=6,AC=8,延长∠ABC、∠ACB的角平分线BD、CE分别交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于N、M,BD与CE相交于点G,则△BCG与△MNG的面积之比是{#blank#}1{#/blank#} .

33.Jack tried a new barber's shop today because he_______ the old on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