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12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洪荒一变而为唐虞(尧舜),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
——摘自陈邦瞻(明朝)《宋史纪事本末》序
材料二在社会史方面,唐代结束了世袭门阀对政府的支配,宋代开始了一个现代的时代,它以平民的兴起为标志。学校教育普及到县,保证了地方士人参加科举。人们能够通过受教育和应考获得仕途成功,这事实上意味着,所有能够受教育的人都是政治上有前途的参与者。
第二,在经济史中,唐宋转型是以经济秩序的根本变化为标志的。政府对商业失去了控制。在十一世纪,商业税和国家专卖商品的销售收入,在国家的岁入中占的比例,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点。均田制被私人土地市场所取代,而根据财产征税的两税法取代了按人头收税的租庸调制,由于南方的开发和新稻种的引进,农业产量增长了。这些发展使非士族家族私人财富的积累得到承认和合法化。
第三,在文化史上,唐代这个由虚无和消极的佛道所支配的宗教化的时代,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精英的宫廷文化让位于通俗的娱乐文化。……宋代的儒家引进佛教哲学更复杂的观念,为儒家的社会伦理提供更充分的基础,以此来对治佛教对儒家的挑战。
第四,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了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
宋代标志着独裁的增长,这在内藤对唐宋转型的阐释中是核心内容,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事实上没有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独裁应该受到谴责的观念为解决中国的落后问题提供了一个办法: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让别的国家来指导中国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中国早在我们之前就实现了我们当代西方人所重视的东西。
——摘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中国的前两次历史转型以及作者从属于第三次转型社会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评述唐宋的社会转型。

2.单选题(共20题)

2.
赵冈先生在《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他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朝代
战国
西汉

南宋
清(1820)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表中唐朝时期城市化率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
②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 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4.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 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 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C. 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 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5.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6.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
7.
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表明宋朝商业环境宽松的直接原因是
A.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B.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
C.有识之士倡导"工商皆本"
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带动
8.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9.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10.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
11.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12.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
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B.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C.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13.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15.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16.
1990年,贺兰山脚下发现了用西夏文字印制的佛教典籍《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典籍中出现了“倒字,边缘不齐,线条不正”等现象。对此理解较有可能的有
①西夏拥有自己的文字
②西夏地区民众信仰佛教
③该典籍是活字印刷品
④该典籍大约印制于唐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8.
据《资治通鉴》记载:“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19.
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传播与运用也十分广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雕版印刷成为唐诗传播的方式之一
B.李白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
C.唐代已经出现诗歌与绘画的结合
D.唐代晚期,诗文已经用于瓷器装饰
20.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21.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3.选择题(共1题)

22.一辆汽车的载重是7000千克,合70吨.(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