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高考预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22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0/4/21

1.材料分析题(共6题)

1.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三枚,表现了4个经典的重大事件。邮票的主图选用的是纪实性的照片。

回答:
(1)小明想为第二枚邮票加盖原地纪念邮戳,他应该去哪些省份?
(2)前两枚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大约相隔了多少年?
(3)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三枚邮票的选题有何深刻的政治、理论寓意?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霍布斯邦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写道,从一七八九到一八四八,发生在英法两个国家里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我们不应该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问题:
(1)霍布斯邦所说的“双元革命”分别是指什么?
(2)你认为作者将发生在1789-1848年英法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视为一场孪生“双元革命”的依据有哪些?
(3)作者把“双元革命”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其寓意是什么?
(4)概述“双元革命”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变革所产生的作用?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心的改变。”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文汇报》2009.12.26第六版
问题:
(1)福泽谕吉所说“人心的改变”的含义是什么?
(2)你认为,近代以来对世界“人心的改变”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说明理由。
(3)你赞成福泽谕吉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晋·《三国志》
材料二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吴国·《曹瞒传》
材料三
在宋代之前,曹操在人们的心中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宋代以后,曹操的形象却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曹操成了阴险狡诈的权术家、大奸臣。
——《文汇报》2009年

问题:
(1)曹操主要生活在什么时期?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曹操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请说明
理由。(6分)
(3)宋代以后导致曹操形象却出现颠覆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主义打造了欧洲。11和12世纪,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问题:
(1)西欧封建制度出现于何时?
(2)11、12世纪,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欧洲,其“青春期”和“活力”主要表现在哪里?
(3)材料二中所说“蛮族”主要指哪些民族?他们是怎样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中国文明的?试举一例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请概述11、12世纪中国、西欧历史发展呈现出哪些显著的不同?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为华亭分县。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嘉庆《上海县志》
材料二
苏州河曾经是一条宽达5000米的大河。宋元之间,河道逐渐狭窄,到明初河宽仅500余米。
材料三
1912年至1925年间,苏州河畔,烟囱林立,船行如织。刚从日本回国途经上海的郭沫若,望着河岸的烟囱,吟颂道:“啊,巨大的烟囱中,盛开着20世纪文明的黑牡丹。”
材料四
1909年建在苏州河下游的闸北水厂,5年后水厂被迫加氯消毒,23年后,水厂迁至杨浦黄浦江边。到了50年代末,苏州河已像是上海城区胸口的一条黑色的带子。“文革”时期,苏州河已是臭名在外。当时的上海市曾发动数万人“向苏州河宣战”,从河底挖泥,但事倍功半,苏州河的污染仍在加剧。苏州河边的人们,痛恨她,诅咒她,但却只能忍受。开放之初联翩而至的欧美人、日本人、港台人,他们却不喝上海的水,而是自备饮用水。这让书记市长们非常难堪。
材料五
1983年中国第一个世行(世界银行)项目,被命名为“苏州河合流污水一期工程”。朱镕基市长曾将治好苏州河比作向上海人民还债,债权人是苏州河和她两岸的人民。……21世纪初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看得见苏州河的房间”,也已成为房地产商的广告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南方周末》  2001-09-29
(1)上海县是何时从华亭县分治而出的?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分治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元以来导致苏州河变窄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推断苏州河两岸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企业?你怎样看待郭沫若当时的心情和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河流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单选题(共22题)

7.
早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就开始引进英国新技术,工业发展曾出现了迅猛发展势头。但据记载,在1793年到1815年间,英国只从法国收到两次购买蒸汽机的请求。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发生了革命和战争,政局动荡与不安
B.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已进入完成阶段
C.英国国内工人运动兴起,蒸汽机产量不足
D.北美独立战争英法构怨,矛盾未能够消解
8.
下图是英法俄美四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场景。所签订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9.
观察下图,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
A.英国炫耀已控制中国邮政权
B.宣传中国通信实现了近代化
C.纪念上海“开埠”50周年
D.庆祝在华获得“新界”租借地
10.
“是役败后,乃一蹶不振矣。日人慑于俄法德三国之威,……还辽东。”文献中所提的战役是
A.甲午战争B.日俄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途岛战役
11.
据英国《泰晤士报》载“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仅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该文评价的是
A.戊戌变法的成果B.清末“新政”的成效
C.八国联军的“武功”D.湖北武昌起义的影响
12.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
A.北京、南京、上海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D.北京、上海、南京
13.
20世纪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有三次巨变,三次跨越。其中属于第二次巨变和跨越是
A.由封建专制而建立民主共和B.由任人宰割而实现民族独立
C.由贫穷落后而步入小康社会D.由阶级斗争而开始经济建设
14.
有学者认为:“冷战”,这既是传统的大国地缘政治的搏斗,又是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只见两个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下列能体现此说的历史事件有
① 第一次柏林危机 ② 第二次柏林危机 ③ 朝鲜战争 ④ 古巴导弹危机 ⑤ 东欧剧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15.
某政要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局势,我将停止作为总统职务的活动。”此讲话发表于
A.1949年4月23日B.1949年10月1日
C.1990年10月3日D.1991年12月25日
16.
“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A.采集渔猎B.磨制石器
C.农业耕作D.饲养动物
17.
下图是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当时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粮食可能是
A.甘薯B.稻C.粟D.玉米
18.
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
A.朝贡贸易B.民间贸易C.榷场贸易D.对外贸易
19.
据统计:1811年英国有1/3的劳动力从事农林渔业,183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4,1851年再降为1/5以下。这一现象对英国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是
A.进一步扩大了英国原始资本
B.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C.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持续发展
D.贵族、乡绅的社会财富增加,影响力上升
20.
早在400多年前,英国某乡村牧师就发现,以前40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现在只有1个人和他的1名牧人就把它占为己有了。造成此现象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B.英国革命C.工业革命D.圈地运动
21.
(题文)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B.英国棉织业率先采用机器和工厂制,提高了棉布产量
C.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D.工业革命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棉布成为低档商品
22.
有史学家曾评论道“曾国藩是封建传统的忠实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身上开始了传统的裂口。”下列可为此说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创办了京师同文馆B.筹建轮船招商局
C.首派幼童赴美留学D.开设发昌机器厂
23.
“教士是眼睛,给人指明道路;贵族是手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王;平民是人体的下肢,支撑着政治机体的上层部分。”中世纪最盛行此观念的地区是
A.英格兰B.法兰西C.俄罗斯D.阿拉伯
24.
观察下图,这些参观者可能欣赏到的展品是
A.万能蒸汽机B.贝尔电话机
C.爱迪生留声机D.福特T型汽车
25.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当时孙中山看来,“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主要是指
A.英吉利B.俄罗斯C.法兰西D.美利坚
26.
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道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雨果所说的“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是指
A.英国革命B.法国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工业革命
27.
世博会的主题,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下列世博主题,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后期时代需要的是
A.“水乃生命之源”B.“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C.“科技时代的休闲与生活”D.“太空时代的人类”
28.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部著名的史著目录,据此判断,该目录出自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

3.选择题(共11题)

29.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许多证件的钱包。小蓉把钱包带回了家,准备明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现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们到路口等等看,说不定失主会找过来。”妈妈的做法是(  )

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行为②懂得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行为③将心比心、理解他人的行为④关爱他人、值得称赞的行为

30.希腊船王纳西斯说:“想要成功,你需要朋友;想要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敌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31.竞争的规则,基本准则、目的分别是什么?
32.“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合作的价值体现在( )

33.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精神的是(   )

34.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精神的是(   )

35.在交往中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就要求(  )

36.在发试卷的时候,小敏发现自己的试卷上破了个洞,想换一张。但她转念一想,自己不想要,别人也不会想要,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表明小敏(  )

37.

坐出租车时,应由            的车门上下车。(     )


38.罗刚和欧阳浩是好朋友,他俩的成绩一直不相上下。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罗钢的成绩却高出欧阳浩10多分,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欧阳浩闷闷不乐, 他想:往常我们的复习资料都是公用的,这次肯定是罗刚偷偷地买了别的资料,要不然就是他通过其他渠道打听到了考试题,怪不得他这阵子好像对我躲躲闪闪的。 欧阳浩越想越气,刚好罗刚走过来问他考试失利的原因,他大吼道:“走开,我不想看到你!”
39.罗刚和欧阳浩是好朋友,他俩的成绩一直不相上下。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罗钢的成绩却高出欧阳浩10多分,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欧阳浩闷闷不乐, 他想:往常我们的复习资料都是公用的,这次肯定是罗刚偷偷地买了别的资料,要不然就是他通过其他渠道打听到了考试题,怪不得他这阵子好像对我躲躲闪闪的。 欧阳浩越想越气,刚好罗刚走过来问他考试失利的原因,他大吼道:“走开,我不想看到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