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焦作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101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一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2.
   材料  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云:“人才为政事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于是,各地督抚纷纷遵旨办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大多数书院的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西学、新学的比重,削减了旧的分量。书院从科举中剥离出来,向近代学校形态过渡或直接转化为新学堂,被纳入了新教育的体系中。

——摘编自马晓艳(近代化理念下教育体系的转型——以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意义。
3.
   材料一  1943年初在英美召开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罗斯福提出战败后的德国必须接受无条件投降原则,罗斯福深信“德国是不可救药的军国主义,这个国家必须被彻底地削弱以防止未来的侵略。”为此,罗斯福赞成分割德国。

——摘编自杨水锋《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对德国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1947年6月,美国公布了马歇尔计划,把德国纳入援助计划之中。同年8月,美英双占区公布了关于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修正案”,取消了许多原来对德国外贸的限制。到1949年底时,规定要折除他国的工厂金业已只有几百家了。与此同时,美国积极推动西部德国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于1949年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摘编自原丽叶《二战结束初期美国对德国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主张彻底削弱德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4.
   材料  1585年,黎塞留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1624年4月,黎塞留进入内阁,8月接任首相。黎塞留向路易十三提出的大政方针是:对内摧毀胡格诺教徒(加尔文派新教徒)和叛乱貴族的势力,对外提高法国国王在欧洲的国际地位。黎塞留本身是僧侣贵族,尽管他对板乱贵族的镇压十分严厉,但仍大量任用“佩剑贵族(旧贵族)”担任外交官员、各级政府官吏,特别是各级军事人员。黎塞留对资产阶级也是信赖的,当政时期,“穿袍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出身的官吏日益增多。为了奖励资本主义工商业,黎塞留实行重商主义,支持法国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在海外与荷兰竞争。

——摘编自孙秉莹《世界历史名人谱•黎塞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黎塞留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黎塞留的施政措施。

2.单选题(共11题)

5.
古代罗马法规定:在商品交换中,未成年人如因对方利用其无经验而遭受损失的,可诉请追回已交付物件,纵使对方没有欺诈行为,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
B.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
C.法律严惩侵犯私有财产
D.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6.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鹊巢鸠占》。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C.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恶果
D.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
7.
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这说明
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
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
8.
2018年11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正式通过了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称,这是“悲伤的一天”。这说明英国“脱欧”
A.使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受挫
B.导致了欧元货币体系分裂
C.引发了欧盟成员国的矛盾
D.不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9.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10.
下图为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对比图。据此可知,当时
A.美国电气工业出现停滞
B.德国电气工业最为先进
C.美德垄断世界电气工业
D.德国电力应用较为广泛
11.
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
A.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
B.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
C.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
12.
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13.
在启蒙理性鼓舞下,工业革命所显示的巨大力量,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牛顿物理学成功地解释了自然现象
B.达尔文确立了有机界的“发展”观
C.启蒙思想家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虚假
D.浪漫主义思潮激发了对未来想象
14.
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913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305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
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C.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普及
D.《新青年》已成为科学类杂志
15.
春秋时期,大多数诸侯国对逃离母国来本国避难的贵族子弟或大夫给予任用,当时对避难者依才任官最多的晋国,形成了“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局面。由此可知,当时晋国
A.有意于削弱他国力量
B.致力于实现变法图强
C.贵族政治遭到了削弱
D.宗法体制已全面崩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