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聊城外国语学校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5093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7/18

1.选择题(共20题)

1.
2011年8月30日下午至夜间,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第11号热带风暴“南玛都”已经登陆()
A.绿色B.黄色C.蓝色D.白色
2.
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发现了古森林的遗迹,这说明()
A.过去这里曾经是陆地
B.这里一直是海洋
C.古代海底也有森林的分布
D.过去全球的海水水位没有现在高
3.
“地球之肺”是指 ( )
A.热带草原B.亚热带长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D.热带雨林
4.
读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四地中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特点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四地中夏季较为干旱,使得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5.下面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馨;

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陶醉龙井的淡雅,毛尖的清爽。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6.下面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馨;

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陶醉龙井的淡雅,毛尖的清爽。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7.
读“宗教建筑景观图”,回答第下列问题。

【小题1】宗教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下图建筑代表的是哪个宗教?()
A.伊斯兰教B.佛教
C.基督教D.道教
【小题2】下列与该图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建筑代表的宗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该宗教的主要节日有圣诞节等
C.在这里活动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D.该宗教的经典著作是《圣经》
8.
下面四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B.C.D.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0.
读“世界某年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国家中,符合A所示经济发展水平,有属于亚洲的是()
A.美国B.中国C.英国D.日本
【小题2】AB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方面问题的商谈,称为
A.南北对话B.南南合作
C.经济全球化D.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11.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12.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13.
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是(   )
A.铁、石油B.煤、铁C.金、银、铜、锡D.石油、锡
14.巴黎公社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15.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是( )
A.B.
C.D.
16.
春天,一位坐火车的旅行者,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线路可能是()
A.北京到哈尔滨B.广州到昆明
C.哈尔滨到南宁D.北京到乌鲁木齐
17.关于细胞癌变、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18.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对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产生很大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形单元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A.华北平原B.长白山脉C.云贵高原D.柴达木盆地
【小题2】秦岭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1月0℃等温线
⑤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⑥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
①②③④
A.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C.②④⑤⑥
19.宰相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20.
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莱播种面积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2.解答题(共5题)

21.
读长沙小丽的东南亚“新马泰”旅游日记,结合地图,回答问题。(4分)


(3)小丽在马来西亚观光,随处可见(    )
A.油棕、椰子树B.柑橘、橄榄树
C.胡杨、枣椰树D.樱花、苹果树

(4)小丽游览的曼谷水上市场位于___________河上。
22.
读美国本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概括美国本土的地势特征: 
(2)我们如果从北京出发,乘飞机向东飞行至洛杉矶,需要穿越________洋上空。
(3)闻名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硅谷”位于图中四城市中的_______。
(4)结合美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下图),简要分析美国小麦区、玉米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至少写出两点)。
23.
读“世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________洲,它与南美洲的分界线A是_________。
(2)B处是非洲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_____气候,C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②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该半岛居民主要为_____人种。
(4)D处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_____,主要输出到西欧、_______、日本。
24.
阅读下列关于PM 2.5的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机动车、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吸入过多的PM 2.5可引起多种疾病。PM 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
材料二:我市某中学环保社跟随环境监测站监测PM 2.5浓度活动的结果如下。

(1)材料二的四个采样点中,大气污染程度最轻的是
(2)根据材料一、二有关信息,写出化工厂采样点PM 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当PM 2.5浓度过高的时候,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在公路旁晨练B.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上防护口罩
C.开车时尽量保持车距D.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
25.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①、②、③三地中,每年雨季来得最早的是________地。
(2)④、⑤两地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3)a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b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右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上。P地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高原,该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M为______ (山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0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