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控制政党,操纵选举,逃避税收,垄断市政工程……这些被称为“城市之羞”,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9世纪90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了市政改革运动。首先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取代党魁控制的代表大会提名的旧制度,依靠都市选举人联盟驱除“党棍”,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继之进行机构改革,“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效的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许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到1915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厂当中,将近2/3收归公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
材料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控制政党,操纵选举,逃避税收,垄断市政工程……这些被称为“城市之羞”,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9世纪90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了市政改革运动。首先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取代党魁控制的代表大会提名的旧制度,依靠都市选举人联盟驱除“党棍”,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继之进行机构改革,“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效的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许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到1915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厂当中,将近2/3收归公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摘编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3.
材料阮元 (1764—1849),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阮元治学领域广阔,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揅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巨著。李元度评价他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学术文化成就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3题)
4.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止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由此可知
A.法律推理与研究的方法是自然法的体现 |
B.各国法律的趋同现象表明自然法的实现 |
C.实定法是自然法抽象原则的具体化 |
D.自然法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 |
5.
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
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
6.
1937年底,美国某一周刊提出“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这表明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蒋介石主持抗日大局的认可 |
B.其对于国民政府积极抗日的态度表示赞赏和肯定 |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
D.其赞赏日本能够主动承担列强在亚洲的“负担” |
7.
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
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 |
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 |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8.
1840—1866年满汉官员比例变化为:
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代 | 满汉总督比 | 满汉巡抚比 |
1840年 | 1∶0.75 | 1∶2.3 |
1866年 | 1∶6.5 | 1∶12 |
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加剧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B.晚清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矛盾 |
C.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清朝权力结构变化 |
D.鸦片战争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 |
9.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主张暴力推翻沙皇政权 |
B.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C.强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D.已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问题 |
10.
《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该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源自
A.巴黎公社 |
B.十月革命 |
C.《共产党宣言》 |
D.1954年宪法 |
11.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军师,直接与美国空军空战1872次,共击落1097架美国飞机;派出高射炮兵进入朝鲜作战,共击落212架敌机。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这种默契
A.体现苏攻美守的态势 |
B.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
C.说明美苏冷战的缓和 |
D.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
12.
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 |
C.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
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 |
13.
下面是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多变 |
B.列强输华商品总体呈下降趋势 |
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
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先增后减 |
14.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土地租佃制的确立 |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15.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
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
16.
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官商勾结腐败严重 |
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C.社会结构的变动 |
D.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
17.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18.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
B.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
19.
19世纪70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1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
A.工业成本昂贵,重工业发展缓慢 |
B.小企业大企业并存,企业经营分散 |
C.流动资本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少 |
D.小农经济发达,劳动力供应不足 |
20.
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
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
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 |
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 |
21.
有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与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适合“臣民上义”的生存和发展。国民生活的每一细节都被绑捆在权力体制之中。这从侧面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必然会伴随专制集权 |
B.改革开放急需打破权力体制的束缚 |
C.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生活是自由的 |
D.经济体制改革与公民意识培养并举 |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H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
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 |
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的制度化 |
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
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23.
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
A.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
B.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 |
C.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
D.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 |
24.
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下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
B.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
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
25.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