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50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8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脸颊(jiá) 红绫(líng)   美不胜收(shèng)
B.秕谷(bǐ) 绽开(diàn)   神采奕突(yì)
C.黄晕(yùn)   热忱(chén)   载歌载舞(zài)
D.酝酿(niàng)   干涸(hé) 拈轻怕重(niā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缭亮   浮想联翩   迫不及待
B.帐篷   油然而生   惊慌失错
C.莲蓬   亭亭玉立   见异思迁
D.烂漫   更胜一畴   兴高采烈
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B.冬天的百草园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我们只好来捕鸟。
C.从此以后,我们要勤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D.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九十分,真是怪诞不经。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是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C.为了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D.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5.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乩扔垃圾?真没素质!”
B.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两送到!”
C.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带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D.一名年轻的志愿者看见一位正要闯红灯的中年妇女,便走过去劝说:“你不要命了,闯红灯多危险!”
6.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倚立窗前, ,观美景;夜眠围屋, ,做美梦;端坐书房, ,悟人生。①吟诗填词写文章   ②看山看树看天蓝   ③听风听雨听叶落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皇帝的新装》。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盂子》并称为“四书”。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习惯。
8.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既和蔼又严格的人。
B.《西游记》中“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家喻户晓。
C.《水浒》中有许多位打虎英雄,其中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是武松。
D.《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都影射当时社会现实,如《狼和小羊》《狐狸与山羊》,都揭露当时统治行的残暴和蛮横。

2.诗歌鉴赏(共1题)

9.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了。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10.
狼 (蒲松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戍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句了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意暇甚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B.少时,一狼径去 过中不去,太丘舍去
C.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终日在天中行止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学而不思则罔
B.屠惧,投以骨 静以修身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其一犬坐于前 于我如浮云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学叙述了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猾,终究是要失败的。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战现代汉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子之矛 以:
(2)其人弗能应 应: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小题3】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2.
现代文阅读:
让爱永生
金紫光禄
①灾难发生前,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和谐,没有丝毫征兆.
②满载乘客的大巴缓缓行驶在一条高山公路上,她是其中的一位乘客,带着五个月大的孩子去看望久别的丈夫.丈夫是一名边防武警战士,承担着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和重任,每天站岗放哨,孩子出生时,他都没能回去看一眼,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期待和祈祷.这次,在上级的许可下,她可以带着孩子来部队探望,而这,让他们夫妻兴奋了整整几天.
③天山的雪美得出奇,纯洁得没有一点瑕疵.晨光放肆地洒向白色的细软,大地熠熠生辉.天分外蓝,不见一片浮云,还有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无处不展现着大自然的雄奇和壮美.
④车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颤颤巍巍地行驶在积雪的道路上。乘客们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一边谈笑风生.在这海拔几千米的大山上,乘客们心里都有些害怕,但没有人为生命担忧。
⑤司机师傅慎之又慎,两眼紧盯着前方路面,小心驾驶。可命运还是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一个大的转弯处,汽车突然失控向公路外侧滑去,司机师傅紧急刹车,最终,车卡在一块巨石上停下来,车头部分探出了路面。此情此景,让所有人都惊魂动魄,不知所措.司机师傅镇定地说:“大伙千万不要动,一动就有危险,我马上打电话求援.”
⑥车的平衡再也经不起一根发丝的重量,稍有不慎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悬崖,生与死就在一线之间.车厢里安静得可怕,能听到心珧的声音,每个人尽量屏住呼吸.
⑦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她不免心生爱怜,眼中浸满了泪水。她死没关系,孩子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来得及看看世间的美好,他的爸爸还在不远的前方望眼欲穿….
⑧等待救援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沉痛的煎熬.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句“逃命”,乘客们顿时骚动起来,车也开始摇晃起来.她坐在最后面靠窗一侧,千钧一发之际,不知哪来的力气和勇气,她用头猛地撞碎了坚硬的玻璃,跳出窗外,
⑨车开始慢慢下滑,最后伴着惊叫声和绝望声,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⑽她和孩子是跳窗而出的幸存者.她的头在流血,但很快就被凛冽的寒风冻住,感觉不到疼痛,此刻,她的心中只有悲痛和怜悯,为那些罹难的生命,为襁褓中的孩子,也为接下来那或生或死的未知。
⑾海拔几千米的公路上,没有手机,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能走到哪里呢!山上的空气刺骨的寒冷,看不见飞鸟的影子,绝望开始在她脑海中蔓延。但她不能放弃,永远不能,她一直向前走,走到精疲力竭,终于停下来,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她把身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孩子身上,自己只剩一件单薄的内衣,然后用仅剩的奶水喂着孩子.
⑿坚持到夜晚,饥寒交迫加上头上的伤,让她几乎要昏厥过去。她最担心的是,万一自己虚脱过去,孩子就会掉在冰冷的雪地上,那样几乎再无生存的希望.
⒀后来,她想到一个办法:用自己的腰带将孩子牢牢系在胸口,然后,慢慢挪到路边,平躺在地上.或许因为害怕,胸前的孩子不停地哭闹,但此时已气若游丝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祈祷。如果不是强烈意识的支撑,一定坚持不到现在。
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的意识开始慢慢涣散,直到聂后彻底消失。
⒂救援的直升机缓缓降落时,已过了半天加一夜,她安静地躺在冰冷的雪地上,那样平静和安详,没有一丝恐惧,脸和周围的雪同样洁白,像在熟睡中一般.
⒃孩子躺在她身上,已经奄奄一息,身体尚有余温。战士上前准备抱走孩子,却怎么也抱不开.拿开棉衣外套,才发现一根腰带紧紧把母子两人捆缚着,几名救援的战士立刻明白了事情原委,他们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妈妈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⒄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的孩子,离开了她的丈夫.天山上的银装素裹是送别的离幡,地上的万丈冰雪是盛敛的棺木,呼啸怒号的北风是响奏的哀乐。这浩渺无疆的母爱感天动地,征服了大自然,在巍峨的天上经久回荡。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小题1】请把文章的故事补充完整。
大巴侧翻,所有乘客命悬一线,等待救援→→_____→→____→→救援直升机到来,奄奄一息的孩子得以幸存
【小题2】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用自己的腰带将孩子牢牢系在胸口,然后,慢慢挪到路边
【小题3】品析下面的句了,分析其表达效果。
车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颤颤巍巍地行驶在积雪的道路上
【小题4】文章的第三段属于什么描写?义中的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13.
现代文阅读
倡导节约
①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 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 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②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管仲提出“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到墨子告诫“节俭则昌,淫逸则亡”;从荀况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到李商隐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话有云:  “自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⑤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以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
A.节俭是一种美德。
B.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C.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勤俭节约。
D.勤俭节约需要更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
【小题2】选文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B.事实论证 举例论证
C.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D.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先列出节约资源的数字,目的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论点。
B.选文第②段罗列我国众多历史名人厉行节约的事实,具体而有说服力地论证文章论点。
C.选文第④段划线句了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选文第五段是文章结论部分,号召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4.
据报道,游客王女士近日于某景区的一家啤酒鱼餐馆用餐。挑鱼时,店员在向王女士推荐了一种“味道很好”的鱼后,在末告知鱼价、未称重景的情况下,真接将鱼摔死。事后王女士才得知,这种鱼是娃娃鱼,单价l500元/斤,摔死的鱼重3斤3两,总价5000元。后经警方调解,王女士结账1500元后离店。
为此,班里开展主题为“诚信是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
(1)【观点辩论】有人认为店家的行为属于欺诈,属于小诚信行为;也有人说这是景区物价高,店家高价出售无可厚非,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观点,说说理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宁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初中教材里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字数在60字以内。

(3)【对联征集】学校准备在新建的教室里挂一些对联,下面是备选的一副对联,只有上联,请续写下联
上联:手拉手共铸诚信
下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