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6月,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颁布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法案通过后,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美欧之间贸易规模从1929年的历史高位急剧衰退到1932年历史低位。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约66%。
答:你可能对我们的表态有一些过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说,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把双方贸易摩擦定义为贸易战并挑起贸易战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我们采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正当防卫。
(2)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贸易机构的初始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它后来更名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的原因。
材料一 1930年6月,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颁布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法案通过后,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美欧之间贸易规模从1929年的历史高位急剧衰退到1932年历史低位。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约66%。
——编自陈爱贞《国际经济学》
材料二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次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摘自索刚雷《世贸组织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问:中方此前回答中美贸易问题时一直使用“贸易摩擦”,但昨天开始使用“贸易战”一词。这一变化原因何在?是不是中方认为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所以才使用“贸易战”一词?答:你可能对我们的表态有一些过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说,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把双方贸易摩擦定义为贸易战并挑起贸易战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我们采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正当防卫。
——2019年5月15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出台的背景,并分析该法案造成的后果。(2)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贸易机构的初始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它后来更名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当时欧洲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当时欧洲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税收逐步走向规范化。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后人把这种现象称“黄宗羲定律”。(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研究农村税赋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温总理说:我们一定会走出历史上“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今年农业税率降低可使农民减轻负担70亿元。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今年中央财政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加快推进县乡机构等配套改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农村税费改革。
材料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税收逐步走向规范化。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后人把这种现象称“黄宗羲定律”。(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研究农村税赋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温总理说:我们一定会走出历史上“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今年农业税率降低可使农民减轻负担70亿元。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今年中央财政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加快推进县乡机构等配套改革。
——摘编自《政府工作报告》(2003—2004)
(1)根据材料,概括农村税费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农村税费改革。
2.单选题- (共10题)
4.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国王掌控实权 |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 D.宪政制度确立 |
5.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行的《临时约法》规定,都督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统一行使军事指挥权和行政管理权。都督制的推行
A.改变了民主政治的走向 |
B.为军阀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
C.促成了民国军队私人化 |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失败 |
6.
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
B.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
7.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 B.俄国十月革命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 D.巴黎公社革命 |
8.
洋务运动时期,由于风气不开,一些人把创办企业视为畏途。对此,薛福成说:“风气不变,则公司不举;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据此可知,薛福成认为应
A.壮大军事工业 |
B.增加资金投入 |
C.改变社会风气 |
D.抵制外国企业 |
10.
16世纪初,威尼斯胡椒在安特卫普市场上的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胡椒则为16至18个格罗特。威尼斯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其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 |
B.意大利传统优势不在 |
C.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
12.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唯一女性,其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娆的性感;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玛利亚则形象仁慈,有着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这说明
A.东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
B.东西方绘画艺术都注重表现女性 |
C.宗教信仰差异决定艺术风格 |
D.不同文化背景导致艺术审美差异 |
13.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
3.选择题- (共5题)
14.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左图“东南亚简图”和右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2:据资料统计,2004~2013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每年都有强烈地震发生。2004年12月26日。地震震级曾达到9.3级,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7级地震,印尼政府估计在这场地震中流离失所的灾民人数超过了34万,受到严重损毁或是完全被毁的房屋数量达到了217000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