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政木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准可范围内,置备武装。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望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裁可法律,命令公布与执行。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统帅海陆军。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
第二章 臣民权利义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就其他公务。
(臣民有服兵役、纳税义务,在法律范围内有居住、转移自由,不受逮捕、监禁、审问、处罚,不得侵入或搜索其住所,不能侵害其书信之秘密,不能侵害其所有权,于不妨碍安宁秩序及不违背其为臣民之义务限度内,有信教之自由。)
第三章 帝国议会
帝国议会由贵族院众议院两院组成。贵族原由皇族、华族及敕任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以选举法所规定,由公选之议员组成。一切法律,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两议院均非有其总议员三分之一以上之出席,不得开议及决议.两议院之议事,以过半数决定之;赞成或反对相等时,由议长决定。
第四章 国务大臣及枢密顾问
国务各大臣辅弼天皇以任其责,凡法律敕令及其有关国务之诏敕,须国务大巨之副署,枢密顾问,以枢密院官制所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日近代形成的政治体制及其相同点。
②根据材料指出英日近代形成的政治体制的各自特点。
③分析英日同样政体下不同特点的成因。
材料一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政木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准可范围内,置备武装。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材料二 第一章 天皇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望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裁可法律,命令公布与执行。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统帅海陆军。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
第二章 臣民权利义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就其他公务。
(臣民有服兵役、纳税义务,在法律范围内有居住、转移自由,不受逮捕、监禁、审问、处罚,不得侵入或搜索其住所,不能侵害其书信之秘密,不能侵害其所有权,于不妨碍安宁秩序及不违背其为臣民之义务限度内,有信教之自由。)
第三章 帝国议会
帝国议会由贵族院众议院两院组成。贵族原由皇族、华族及敕任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以选举法所规定,由公选之议员组成。一切法律,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两议院均非有其总议员三分之一以上之出席,不得开议及决议.两议院之议事,以过半数决定之;赞成或反对相等时,由议长决定。
第四章 国务大臣及枢密顾问
国务各大臣辅弼天皇以任其责,凡法律敕令及其有关国务之诏敕,须国务大巨之副署,枢密顾问,以枢密院官制所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l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日近代形成的政治体制及其相同点。
②根据材料指出英日近代形成的政治体制的各自特点。
③分析英日同样政体下不同特点的成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①根据村料一、二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
②材料三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③材料四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
④材料五《开罗宣言》的发表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一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材科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与东南沿海——《中图通史全稿》(下)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台湾外纪》
材料四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五: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
请回答:①根据村料一、二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
②材料三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③材料四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
④材料五《开罗宣言》的发表有何现实意义?
2.单选题- (共14题)
3.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1789—1792年是君主立宪制,l792—1804年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l804—1815是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1830是波旁王朝复辟,l830—l848是七月王朝,l848—1852是第二共和国,1852—l870是法兰西第二帝国, l870年开始第三共和国。从法图政权交替、政体转换中得出的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A.80多年间法国政局动荡不安 | B.共和派始终占主导地位 |
C.法国成为近代各种政体的实验场 | D.各种力量角逐斗争激烈 |
4.
清朝大学士需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事情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闻,荒诞不经,无过于此!”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清朝统治者世界知识缺乏,愚昧可笑 | B.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心理 |
C.地主阶级顽固派强固的天朝上国观念 | D.上层统治者生活优越语言幽默 |
5.
甲午战争中,清代军枪炮大多购自美德英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炭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材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帝国主义纵容日本侵华,故意卖给中国假冒军火 |
B.清政府官员在购买军火中存在着腐败行为 |
C.炮弹的质量成为中国甲午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 |
D.洋务派的军工企业所产军火实际上不能使用 |
6.
[新华社晋东南十一日电]:“朱副长官彭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中正。”(民国二十九年九月)蒋介石电文嘉奖的是
A.平型关大捷 |
B.淞沪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7.
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构思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应最先发生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只有世界性革命后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夺权后共产党一党治国,计划经济,无需市场和货币,但到1872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提出宣言原理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体现这一思想实质的有
①列宁在落后国家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及新经济政策
②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③苏东和中国曾经实际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④中共早期的城市中心道理
⑤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构想
⑥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列宁在落后国家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及新经济政策
②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③苏东和中国曾经实际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④中共早期的城市中心道理
⑤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构想
⑥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⑤⑥ |
D.①③④⑤ |
8.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现了政治民主化,但是,一个国家,一种历史传统和一种国情,所以在政治民主化总趋势之下也表现了民主的多样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不包括
A.村民自治 |
B.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9.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西方国家形成与中国建交热潮,取得如此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左”倾对外路线
②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压力,有和缓关系的共同需要
③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深陷越战泥潭
④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中国的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对日具有吸引力
⑤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⑥中国改革开放,国家财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左”倾对外路线
②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压力,有和缓关系的共同需要
③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深陷越战泥潭
④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中国的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对日具有吸引力
⑤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⑥中国改革开放,国家财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⑥ |
10.
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演说中预料:“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l0年或15年的时候,武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而且由于经济力量将成为其他力量的关键因素。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本世纪最后l/3时间在其他方面的前途。”下列对尼克松演说理解错误的是
A.他认为经济力量是决定政治格局的基础 |
B.他对数年后世界力量变化的预计基本准确 |
C.他基本看到世界多极化的发端和未来 |
D.他认为五个经济力量大小排列应是美、欧、苏、中、日 |
11.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这表明他
①对苏联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②认为苏联曾经因国力强大而在世界地位显赫
③想恢复苏联但力不从心 ④认为苏联曾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致命的问题
①对苏联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②认为苏联曾经因国力强大而在世界地位显赫
③想恢复苏联但力不从心 ④认为苏联曾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致命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2.
下列属于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史实的是
①德国和朝鲜分裂②柏林危机③古巴导弹危机④美苏争霸
⑤朝鲜、越南战争⑥美苏、北约与华约以及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谍战
①德国和朝鲜分裂②柏林危机③古巴导弹危机④美苏争霸
⑤朝鲜、越南战争⑥美苏、北约与华约以及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谍战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⑥ | D.①②④⑤⑥ |
13.
孙中山曾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该材料
A.意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 B.蕴含了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
C.表现了孙中山的盲目排外思想 | D.表明孙中山同中共合作的强烈愿望 |
14.
梭伦改革不仅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近代欧美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提供模型。下列改革措施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
B.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
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
15.
英法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先是思想、继而政治、最后是经济,而且在经济上是资本家为适应空间广阔市场需求而自发地进行产业革命的。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兴产殖业,兴办邮局、电报局,修建铁路,扶植垄断组织,发展近代教育,文明开化,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形成专制色彩浓厚近代政体,建立新式军队,开始对外扩张,仅用三四十年时间实现近代化。但在宗教上保留了神道教。和英法相比,日本近代化的特点表现为
①自上而下,利用国家政权力量
②经济、政治、文化同步进行,表现为快速性
③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
⑤实现了全盘西化
①自上而下,利用国家政权力量
②经济、政治、文化同步进行,表现为快速性
③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
⑤实现了全盘西化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16.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夫三代之遗意!”其中的“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是指美国宪法确立的
A.联邦制 | B.共和制 | C.总统制 | D.三权分立体制 |
3.选择题- (共9题)
17.
质量为m=2kg的物块,系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如图所示,弹簧的自由长度为l0=10cm劲度系数为K=100N/m,使物块在光滑水平支持面上以角速度ω=5rad/s作匀速圆周运动,则此时弹簧的长度为多少?
22.
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把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O点,把细绳拉直至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小球运动至O点正下方的B点时绳子恰好被拉断,B点距地面的高度也为L.设绳子被拉断时小球没有机械能损失,小球抛出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