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某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其中主题为“与孔子同行——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下是本次学习中所整理的图表结构,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成①②③④中的具体内容。
板块一:遥望当初的孔子 | |||||
1 | 想当初 | 孔子如丧家之犬,儒学迂阔难行 | |||
板块二:再看历代的孔子 | |||||
2 | 秦朝时期(秦始皇) | 焚书坑儒 | |||
3 | 西汉时期(汉武帝) | ① | |||
4 | 明清之际(李 贽) |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 |||
5 | 维新变法(②) | 孔子是变革的先师 | |||
6 | 民国初期(袁世凯) | 尊孔复古 | |||
7 |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 ③ | |||
板块二:正视当今的孔子 | |||||
材料一 孔子学院标志 ![]() (画面是一只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图案组合,这两个图案又构成了一个变体的“汉”字) | 材料二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300多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 |||
④根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视“当今的孔子”? | |||||
|
2.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一一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一一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一一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一一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3.
近年来,关于谁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中韩两国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国学者敢于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
证据一: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公元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是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舁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毕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材料三: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异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异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在当代,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在2002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材料四:韩国学者徐有榘(jǔ)(1764—1845)在《怡云志》卷七的《活版缘起》中说:“沈括《梦溪笔谈》记胶泥刻字法,斯乃活版之权舆(起源)也……或用铜造一一我东(朝鲜自称)尤尚之。”
一一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9期
问题:
(1)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象征,简要概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证伪“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说?
(3)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的?
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材料,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国学者敢于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
证据一: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公元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是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舁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毕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材料三: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异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异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在当代,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在2002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材料四:韩国学者徐有榘(jǔ)(1764—1845)在《怡云志》卷七的《活版缘起》中说:“沈括《梦溪笔谈》记胶泥刻字法,斯乃活版之权舆(起源)也……或用铜造一一我东(朝鲜自称)尤尚之。”
一一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9期
问题:
(1)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象征,简要概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证伪“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说?
(3)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的?
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材料,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4.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 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一一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
(3)基于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当时俄日两国改革进行比较。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一一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
(3)基于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当时俄日两国改革进行比较。
5.
该图表中的历史
该图为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2000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GDP总值)

问题:
(1)如图所示,A段表示了中国与西欧人均GDt,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均略有上升,请概述A段中国与西欧各自所处的时代及时代特征。
(2)B段是中西欧GDP出现显著拐点的时期,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在这一时期人均GDP加速上升的原因。
该图为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2000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GDP总值)

问题:
(1)如图所示,A段表示了中国与西欧人均GDt,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均略有上升,请概述A段中国与西欧各自所处的时代及时代特征。
(2)B段是中西欧GDP出现显著拐点的时期,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在这一时期人均GDP加速上升的原因。
2.单选题- (共7题)
6.
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
C.国会、首相、上议院 |
D.首相、国会、上议院 |
7.
明成祖在奏折中评述“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之一是
A.薄来厚往 |
B.有限制的贸易 |
C.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
D.官方控制的垄断贸易 |
8.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9.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的侧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10.
康熙在1696年的《潮海》中写道:“四月天山路,今朝潮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该诗句记述的是与下列哪一势力之间的斗争?
A.“三藩”势力 | B.台湾郑氏政权 |
C.准噶尔部 | D.沙俄侵略者 |
12.
公元前1 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法典》是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公元前1 792年属于
A.公元前1 7世纪初 | B.公元前1 7世纪末 |
C.公元前18世纪初 | D.公元前1 8世纪末 |
3.选择题- (共7题)
13.
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由此可以推断,财产性收入属于( )
15.
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适当拉大居民收入差距
17.
“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要成为“口红”,必须满足几大条件:首先,价格够低;其次,具备心理安慰作用;最后,相比同价位的消费品,它的安慰作用更强,竞争力也就更强。下列行业有可能成为逆市上扬的“口红”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