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50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

1.选择题(共5题)

1.
下面汉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禁(gù)  (càn)动  旁骛( wù ) 强(guō)不舍
B.(gōu)偻 (xiè)渎  (ruì)智  (kè)尽职守
C.(kuà)下 (zì)睢   (tuí)废  怒不可(jiē)
D.(yí)情  狡(xiá)  (zèn)害  咬文(jué)字
2.
下面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置身在瘦西湖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这篇文章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他对工作一向任劳任怨,勇挑重担。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4.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秋天的雨。淅淅沥沥的秋雨, 。柔柔的雨线,从空中飘然而落。这时候,我最喜欢靠在窗边,聆听仙籁,享受平淡中的一份清雅,品味人生的乐趣,觉得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随着一阵清凉的风,迎面拂来,这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    
A.①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②酷热的夏天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B.①紧锣密鼓地敲打着窗棂②夏天的酷热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C.①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②夏天的酷热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D.①紧锣密鼓地敲打着窗棂②酷热的夏天已成为梦中的回忆了
5.

如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的气势。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小题2】试分析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的安好,妈的晴天
⑴小时候,我为有一个作家妈妈而自豪。每当小朋友在我面前夸耀他们的妈妈读过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时,我总是反驳他们说:“那有什么,你妈妈讲的那些故事都是我妈妈写的。”
⑵长大后,我却开始羡慕身边的那些女孩:妈妈手心手背、衣襟衣袖,随时都可以拉过来擦眼泪;妈妈的怀抱永远那么芬芳四溢,犹如午后的阳光,暖暖的。
⑶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几年,我们始终没有培养起别的母女那样亲昵温馨的氛围。我们像两颗自转星球,各自有着自己的运转轨迹,她不会时刻围着我转。
⑷我平时喜欢去学校附近的西餐厅吃饭,但是我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那里碰见她。
⑸白色细高跟鞋,一件亮珠片连衣裙,她有说不出的优雅与高贵。看见我,她笑得眼睛都弯起来,亲昵地说:“安好,真巧,你在这里呀。”
⑹恰好,旁边有班上的同学,那个同学结巴地说:“你不是,那个,慕娉婷?”
⑺她哈哈笑起来:“不打扰了。”
⑻“天啊,慕娉婷真人比书上的照片漂亮多了。安好,你们是什么关系啊?你亲戚?”
⑼我打断她,说:“她是我妈妈。”
⑽那个女生两眼都变成了星星:“安好,你知道不知道,你妈妈的书可受欢迎了,我们家书架里有一层整整齐齐摆的都是她的书呢!”
⑾是吗?妈妈的书我只大略粗粗翻过,从来没有耐心读到结尾。我害怕看到妈妈的内心想法,却又很想知道。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女生提着裙子,小心翼翼地避开水下的石头一样。每次看,我都很失望,因为妈妈书里的主人公,从来不是我这样平凡乖巧的女生。她们凛冽而美丽,像带刺的野玫瑰。听爸爸说,妈妈年轻时就是这样子。
⑿美女作家慕娉婷是安好的妈妈,像风一样传遍了班里。我也因此被班上“公主团”青睐,成为她们中的一员。直到某天,我在洗手间听见“公主团”的谈话。“安好,可真平凡,跟她妈妈一点也不像。”“是啊,慕娉婷那么多书,没有一个主角跟安好一样,连她妈妈都不写她!”
⒀这些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一直等到没有人才走出来。窗外的阳光,白色的,却没有一丝暖意。
⒁我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在薄如暗翼的青春里,即使伤害如猫爪般地轻轻落下,也会留下难以平复的伤痕。我将自己包裹在夜里,喜欢上听一档《夜玫瑰》的夜话节目,女主播的声音如暗夜里的月光一样亲切,又如羽毛一样轻柔,一片一片落在心里,让我觉得很踏实。在我鼓起勇气把心思倾诉给她之后,我仿佛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然后在她的轻声安慰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⒂有一天,我打完热线后,导播没有及时关上播音设施,那个女主播的话一字不漏地传到空气里,像一股冷风钻进我的耳朵:“真烦,都是鸡毛绿豆的事,也值得天天打电话诉说。”
⒃我的自尊就这样如花一样落了地,任人踩成泥泞。我再次将自己封闭起来,仿佛是给自己镀上了一层蜡,虽然伤害再也进不来,但是阳光也无法射入。
⒄突然有一天,那个女主播打电话来跟我道歉,并一个劲地说我有个好妈妈。因为女主播的台里请妈妈写稿子,妈妈对女主播的做法很不满,一定要女主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原来她并没有忽略我,比如她一直都知道我听的电台,不是吗?
⒅后来,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妈妈:“您笔下的少女总是特立独行、性格凛冽,这是以您的女儿为原型创作的吗?”妈妈笑笑说:“太有个性的女孩,青春总是暗伤连城。我不希望女儿这样,我想让她像任何一个平凡的女孩一样,在温暖平静的环境里长大!我小说的人物是我少年时代的缩影,因为走错过,才不希望更多的孩子走错。这才是我写作的初衷!”
⒆我再次翻开妈妈写的每一本小说,注意到了许多不曾留意过的细节,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里,我发现了我自己的影子。比如那个喜欢带绿色手表的女生,这个习惯跟我一样;那个总是喜欢在冬天里吃冰激凌的小妹,而正巧我也喜欢这么做。这些人,无一例外,和主人公比起来,她们都有着更安稳、更明媚的青春,就像我的名字,安好。
⒇原来,我的安好,就是妈妈的晴天。
(文 张星,有删节)
【小题1】请分析本文标题“我的安好,妈的晴天”的作用。
【小题2】文中“我”的情感或心理变化极为曲折,请把这个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自豪——(  ① )——失望——受伤——(  ② )
【小题3】请分析本文第⒀段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4】通读全文,请你分析“妈妈”慕娉婷对女儿的爱体现在哪些细节或事情上。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梁 衡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可继续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就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其实,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猥琐、孤独、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   
⑤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再者就算你无所谓了,也该为下一代装出一个阅读的样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⑥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解决军营单调冷寂的问题,提高士气,美国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⑦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⑧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选自《人民日报》 2017年4月7日 第4 版,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谈谈其作用。
【小题3】请说说你对第⑤段“是钥匙”“是开关”的理解。
【小题4】请写出你依靠图书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丰富精神生活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悟。

4.名著阅读(共1题)

9.
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阅读下面文段,写出画线代词所指代的人物。
作品
文段
人物
《水浒》
说时迟,那时快,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他一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1)_____
《名人传》
直到有一天,一时的绝望,也许是临死前的一阵炽热的狂风将刮出家门,来到路上,流浪、逃院的门。然后继续上路,终于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倒在路上,再也站不起来。
(2)__
《傅雷家书》
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3)__
《西游记》
这流沙河的妖怪,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4)__
 

5.作文(共1题)

10.
作文
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留在心灵深处的感动,让我们刻骨铭心。成荫的大树,街角的明灯,同学的靓影,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帮助…总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让我们难以忘却!
请以“留在心灵深处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姓名、人名等。

6.(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⑾ [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B.此庸之怒  专诸之刺王僚也
C.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有先生也
D.天子怒,伏尸百万   聂政刺韩傀也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把:抓住
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用手提起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