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高密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6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7/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2分)古今中外的对外贸易折射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尤其是近代以来更与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广州对外贸易发展概况(部分)
时间
广州贸易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当时的外贸基地
唐朝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出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航线
宋朝
正式修订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元朝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港口
明朝后期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清朝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材料二  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并分析指出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性质的主要变化。(8分)
(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6分)
2.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土地制度的变革或调整,历来为古今中外统治者所关注和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隧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卷110《食货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井田……其废久矣”的原因,指出“灭庐井而置阡陌”的实质内容及其影响。(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北魏土地分配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土地制度实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

2.论述题(共1题)

3.
(24分)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折射了不同社会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三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方思想领域的现象,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简要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10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3.单选题(共5题)

4.
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在于(   )
A.防止联邦法官滥用误用司法权
B.确立三权分立体制以规范执政
C.限制总统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
D.利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的实施
5.
下图是1932年皖西特委与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合作社社员证”。这则史料说明革命根据地建设(  )
A.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B.受到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
C.没有因国民党围剿而遭到破坏
D.取得巨大经济成就且广受赞誉
6.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7.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时段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②土地面积缩小使农业税徘徊不前   
③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经济结构已转变为以工商业为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下列两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当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扶植民间轻工业发展
D.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