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2)材料二中的宪法体现出哪两大原则?它反映出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制度设计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材料一 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出雅典民主政体有什么突出特点?伯里克利所指的“多数人”是指雅典城邦哪一社会群体?据此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2)材料二中的宪法体现出哪两大原则?它反映出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制度设计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的主要贡献。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语言革新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摘编自(意大利)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摘编自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摘自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的主要贡献。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语言革新的积极作用。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宗于广德元年(763年)即位之后,面临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彻底崩溃、籍课口锐减五百二十多万、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的现实,下诏降低国家财政对以丁身为计税单位的租庸调收入的倚重程度。《册府元龟》卷五〇六《俸禄二》载曰:“广德二年正月,税天下地亩青苗钱,给百官俸禄,起七月给。”又有一种地头钱,开征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之前。大历五年(770年),代宗诏曰:“京兆府应征青苗、地头钱等,承前青苗钱每亩征十五文,地头钱每亩征二十五文。自令以后,宜一切以青苗钱为名,每亩减五文,征三十五文。”大历八年,制曰:“其青苗地头,天下诸州每亩率钱十五。顷以京师烦扰,供应颇多,苟从权宜,遂信其数。自今以后,宜准诸州例征率。”史称大历二年(767年)五月,诸道税地钱使、殿中侍御史韦光裔等人出使返京,共带回青苗490万贯钱,上缴国库。“天下用兵,百官俸钱折,乃议于天下地亩青苗上量配税钱,令御史府差使征之,以充百官俸料。每年据数均给之,岁以为常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宗税制改革的作用。
材料 唐代宗于广德元年(763年)即位之后,面临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彻底崩溃、籍课口锐减五百二十多万、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的现实,下诏降低国家财政对以丁身为计税单位的租庸调收入的倚重程度。《册府元龟》卷五〇六《俸禄二》载曰:“广德二年正月,税天下地亩青苗钱,给百官俸禄,起七月给。”又有一种地头钱,开征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之前。大历五年(770年),代宗诏曰:“京兆府应征青苗、地头钱等,承前青苗钱每亩征十五文,地头钱每亩征二十五文。自令以后,宜一切以青苗钱为名,每亩减五文,征三十五文。”大历八年,制曰:“其青苗地头,天下诸州每亩率钱十五。顷以京师烦扰,供应颇多,苟从权宜,遂信其数。自今以后,宜准诸州例征率。”史称大历二年(767年)五月,诸道税地钱使、殿中侍御史韦光裔等人出使返京,共带回青苗490万贯钱,上缴国库。“天下用兵,百官俸钱折,乃议于天下地亩青苗上量配税钱,令御史府差使征之,以充百官俸料。每年据数均给之,岁以为常式。”
——摘编自陈明光《唐朝推行两税法改革的财政前提——代宗时期财政改革与整顿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宗税制改革的背景与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宗税制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 (共7题)
4.
罗马帝国时期,皇帝自己可以制定法律,法律不必在公民大会上制定。“君主所悦者即法律效力”成为拥护者中意的箴言。这一变化体现出罗马法
A.逐步由发展走向衰落 |
B.与当时的体制相适应 |
C.恢复了习惯法的传统 |
D.仍然由贵族把持垄断 |
5.
2008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最终以365票对173票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由此说明
①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②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③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①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②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③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6.
1997年6月30日23时42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在仪仗队行举枪礼之后,查尔斯王子讲话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23时59分,“米字旗”降下,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①“一国两制”的提出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④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①“一国两制”的提出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④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7.
有学者认为,北京政府(1912—1928)无力干预经济,市场近似于一个自由市场,民营工业有了中国工业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
A.政府开始放宽设厂限制 |
B.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
C.欧美、日本均无暇东顾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 |
8.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
9.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
D.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