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我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赴各学校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
B.“低头族”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大量网络信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造成的。 |
C.面对如诗如画的李中水上森林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
D.央视《朗读者》收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 |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天应多食春笋、芹菜等蔬菜,此外草莓、菠萝……等春季水果也是大家的首选。 |
B.“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暑假,我一定带你去北京玩一玩。” |
C.我想知道这个节目当初创办的初衷是什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
D.汇报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泰州市创建省文明城市的专题片《文明花开满凤城》。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①》一词,完成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②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③,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④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⑤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此时苏轼被贬黄州。②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③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④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⑤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1)下列哪一项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苏轼相似(________)。
(2)赏析上片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月七日,沙湖②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③,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④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⑤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此时苏轼被贬黄州。②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③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④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⑤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1)下列哪一项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苏轼相似(________)。
A.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唐 白居易《醉歌》) |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 晏殊《浣溪沙》) |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
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秦王坚①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末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慕容垂③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④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坚大悦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
节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淝水之战》) ⑤
【注】①秦王坚:苻(fú)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②校:同“较”,比较。③慕容垂: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④蕞zuì尔:小的样子。⑤《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诚吾所不解也(______________)
②吾欲自将以讨之(____________)
③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____________)
④唯东南一隅(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
例句:容垂言于坚曰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陛下断自圣心足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4】导致前秦兵败淝水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节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淝水之战》) ⑤
【注】①秦王坚:苻(fú)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②校:同“较”,比较。③慕容垂: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④蕞zuì尔:小的样子。⑤《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诚吾所不解也(______________)
②吾欲自将以讨之(____________)
③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____________)
④唯东南一隅(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
例句:容垂言于坚曰
A.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死于安乐》 | B.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
C.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
陛下断自圣心足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4】导致前秦兵败淝水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到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的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的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
【小题1】根据本文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填写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A 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小题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请指出“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中“憔悴”的含义。
(2)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比较本文第⑫段和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链接材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表达方式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到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的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的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
【小题1】根据本文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填写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情节 | “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
A | 心情急迫 |
看到衰草 | B |
遥见草色 | C |
A 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小题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请指出“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中“憔悴”的含义。
(2)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寻春”表达了自已独特的人生感受。 |
B.第⑤段和第⑥段这两段文字写作者看到衰草和初春的萧条景象,为下文写遥见草色的欣喜做铺垫。 |
C.“草色遥看近却无”,说明了一个道理:过分的细心不易发现春天,胸襟开阔、不拘细节反而能看到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 |
D.第⑫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 |
【链接材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表达方式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①我们常常送人礼物——赞美。这东西既不用花钱,又老少咸宜。说者动动嘴,听者的脸上就东风送暖,开成花园。因此,一般谁都乐意接受。
②《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导任丞相时,每次集会发言,在座的宾客纷纷送这种礼物,竞相称赞丞相见识如何高,言辞如何妙。有一位属官叫王述,当时坐在末位,很听不惯,便说:“丞相又不是尧、舜,哪能事事正确。”
③此话一出,引来众人侧目:这个人,太不通人情世故了!王导也听到了,但他不愧是政治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极为赞赏。他愿听真话,愿接受批评的气度被人大为称道。
④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别人的赞美,常常是出于礼貌,或者是阿谀奉承。两只耳朵全被赞美塞住,其实就是聋子。清醒的人,总要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古今有建树者,莫不如此。
⑤齐威王初即位,天天被宫女、近侍、大臣的美言麻醉着,以致边境告急。幸好,他后来听从邹忌的劝告,下了一道奖励进谏的命令:当面批评的,得上赏;上书劝谏的,得中赏;背后议论的,得下赏。齐威王清洗了灌满恭维的耳朵,用人唯才,奖善惩恶,齐国很快强盛了起来,不动一兵一卒,解除了边境危机。
⑥ A 。西晋时有个人叫戴渊,神采不凡,年轻时,曾带一帮人干抢劫的勾当。有一次,他抢劫了文学家陆机。陆机大声批评他:“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了,呆了,哭了,然后丢掉佩剑,跪拜陆机。后来,他建功立业,官至征西将军,从此人生走上正道。
⑦ B 。欧阳修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张贴出去,听人批评。《醉翁亭记》原来这样开头:“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有一个老樵夫看到,说开头啰嗦了:“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只看到四周都是山,哪里管它什么山!”欧阳修一听,大喜,随即改为“环滁皆山也”。
⑧《沁园春·雪》脍炙人口,也与听取批评有关系。原句是“原驰腊象”,别人觉得“腊”字不好理解。毛主席征询诗人臧克家的意见,臧克家说,改成“蜡”字就好了,“蜡象”与上面的“银蛇”正好相对。毛主席欣然接受。
⑨闻过则喜是贤人,从善如流方君子。人生难得是诤言,良药苦口利于病。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心才不会被虚荣蒙蔽。古人常说“洗耳恭听”,让我们也每天认真对着前人的镜子,洗洗塞着赞美的耳朵,给批评留个通道吧。
【小题1】本文②③段详细列举了东晋王导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和“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这两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想放回原处,分别放到文中A、B的哪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放在_________处,“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放在__________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显得多余,删去后更加简明,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②《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导任丞相时,每次集会发言,在座的宾客纷纷送这种礼物,竞相称赞丞相见识如何高,言辞如何妙。有一位属官叫王述,当时坐在末位,很听不惯,便说:“丞相又不是尧、舜,哪能事事正确。”
③此话一出,引来众人侧目:这个人,太不通人情世故了!王导也听到了,但他不愧是政治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极为赞赏。他愿听真话,愿接受批评的气度被人大为称道。
④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别人的赞美,常常是出于礼貌,或者是阿谀奉承。两只耳朵全被赞美塞住,其实就是聋子。清醒的人,总要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古今有建树者,莫不如此。
⑤齐威王初即位,天天被宫女、近侍、大臣的美言麻醉着,以致边境告急。幸好,他后来听从邹忌的劝告,下了一道奖励进谏的命令:当面批评的,得上赏;上书劝谏的,得中赏;背后议论的,得下赏。齐威王清洗了灌满恭维的耳朵,用人唯才,奖善惩恶,齐国很快强盛了起来,不动一兵一卒,解除了边境危机。
⑥ A 。西晋时有个人叫戴渊,神采不凡,年轻时,曾带一帮人干抢劫的勾当。有一次,他抢劫了文学家陆机。陆机大声批评他:“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了,呆了,哭了,然后丢掉佩剑,跪拜陆机。后来,他建功立业,官至征西将军,从此人生走上正道。
⑦ B 。欧阳修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张贴出去,听人批评。《醉翁亭记》原来这样开头:“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有一个老樵夫看到,说开头啰嗦了:“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只看到四周都是山,哪里管它什么山!”欧阳修一听,大喜,随即改为“环滁皆山也”。
⑧《沁园春·雪》脍炙人口,也与听取批评有关系。原句是“原驰腊象”,别人觉得“腊”字不好理解。毛主席征询诗人臧克家的意见,臧克家说,改成“蜡”字就好了,“蜡象”与上面的“银蛇”正好相对。毛主席欣然接受。
⑨闻过则喜是贤人,从善如流方君子。人生难得是诤言,良药苦口利于病。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心才不会被虚荣蒙蔽。古人常说“洗耳恭听”,让我们也每天认真对着前人的镜子,洗洗塞着赞美的耳朵,给批评留个通道吧。
【小题1】本文②③段详细列举了东晋王导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和“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这两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想放回原处,分别放到文中A、B的哪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放在_________处,“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放在__________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显得多余,删去后更加简明,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5.名著阅读- (共1题)
7.
(题文)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E.《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格列佛因对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而受到轻视。
(2)孙悟空取经途中首遇六位强盗抢夺师徒行李,一怒之下尽数杀之。在铜台府再遇强盗抢
夺寇员外家财物并嫁祸师徒时,孙悟空却施法术保全贼人性命。回忆原著,思考孙悟空为什
么会改变对待强盗的态度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可是他的手颤抖的厉害,地图画得一塌糊涂,屋子里掀起一片嗤笑声……他头顶上有个小孔通往顶楼,这时一只猫儿突然从这个孔里掉下来。”这段话出自《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阿尔弗雷德同学被汤姆捉弄的情景。 |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
C.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
D.《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
(2)孙悟空取经途中首遇六位强盗抢夺师徒行李,一怒之下尽数杀之。在铜台府再遇强盗抢
夺寇员外家财物并嫁祸师徒时,孙悟空却施法术保全贼人性命。回忆原著,思考孙悟空为什
么会改变对待强盗的态度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8.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围绕“荷”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网上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⑴【消息撰写】你班小华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则消息:
昨日,记者从泰州市政协获悉,明日上午9时,将在天德湖畔,举办第六届荷花节开幕式活动。据介绍,荷花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左右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本届荷花节将展出各品种荷花,市民又多了一个赏荷消暑的好去处。
请你帮小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品莲句】下面是两组与“莲”有关的诗句,请你说说莲在诗人笔下所寄托的情感。
①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明·袁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写交流】小华还在论坛上向大家征集对联下联。他拟出的上联是“陶渊明心胸旷达偏喜菊”,如果你跟帖,请你结合周敦颐的《爱莲说》相关内容,尝试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荷”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网上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⑴【消息撰写】你班小华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则消息:
昨日,记者从泰州市政协获悉,明日上午9时,将在天德湖畔,举办第六届荷花节开幕式活动。据介绍,荷花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左右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本届荷花节将展出各品种荷花,市民又多了一个赏荷消暑的好去处。
请你帮小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品莲句】下面是两组与“莲”有关的诗句,请你说说莲在诗人笔下所寄托的情感。
①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明·袁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写交流】小华还在论坛上向大家征集对联下联。他拟出的上联是“陶渊明心胸旷达偏喜菊”,如果你跟帖,请你结合周敦颐的《爱莲说》相关内容,尝试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