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4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与近代中国疆域边界观念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共27题)

2.
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3.
下面是中共党员中工人党员所占比重变化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政治觉悟的全面提高
B.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领导地位
C.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D.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4.
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
A.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5.
胡绳曾写道:“过去,人们是在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胡绳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B.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
C.天京变乱动摇了太平天国革命信仰
D.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6.
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
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
7.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
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8.
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一主张意在
A.激发沦陷区的民族意识
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9.
巴黎公社成立初期,许多公社公职人员身兼数职,针对此情况公社规定:“除去本人日常工作之外,从事其他工作的公社公职人员,没有权利再领到任何报酬。”此“兼职不兼薪”的规定
A.体现了奉献的公仆精神
B.保证了民主政治广泛性
C.杜绝了职务腐败的产生
D.说明公社财政经济困难
10.
1953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11.
“当柏林墙竖立之后,华盛顿感到‘舒了口气’。虽然肯尼迪公开谴责这是对边界的野蛮封锁,但‘实际上认为柏林墙是结束柏林危机的转折点’。”这是因为“柏林墙”的修建
A.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
B.遏制了苏联势力进一步扩张
C.便利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D.为美国组建北约提供了借口
12.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B.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13.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
湖南省博物馆曾复制总重仅为49克的素纱襌衣,但复制品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现在的蚕宝宝比西汉时的要肥胖,吐出的丝明显要粗、重。于是专家们着手培育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再用其丝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这个案例不能说明
A.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B.西汉的素纱襌衣是纺织史上的瑰宝
C.汉代统治者极尽奢靡之能事
D.文物复制是尊重历史的综合性工程
15.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16.
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A.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的美梦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的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方通商要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西欧生产力发展--航海造船技术发达--商品价格猛涨
17.
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18.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9.
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的原因是
A.科技落后的制约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官僚资本的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20.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奖励发展实业
B.自强不息的实业救国精神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D.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21.
1873年,唐廷枢辞去待遇极厚的买办,担任困难重重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郑观应致张振勋信解释其原因称“观应前闻唐君景星云,伊昔年由沪返港,其船避风,(洋)船主限每客水一铁壳,约重一磅,日中解渴洗面均在内。唯船中有羊百余头,自然满桶水任其饮,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材料反映出洋务派的形成
A.为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
B.为了与洋人争夺权益
C.得益于买办阶级的转化
D.因民族自尊受到伤害
22.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3.
德国文学家海涅把马丁・路徳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24.
伽利略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伽利略的新方法
A.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产生B.重视系统的观察和实验C.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D.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25.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约224.5万名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自费留学的比例高达90%。这一现象反映出
A.恢复高考促进了出国留学普及
B.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
C.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26.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27.
《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
28.
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①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②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
③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普及
④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选择题(共3题)

29.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地摆放在右端。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此刻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30.

直接写出得数。

0×53={#blank#}1{#/blank#}        

66÷6={#blank#}2{#/blank#}               

60×2={#blank#}3{#/blank#}           

48÷4={#blank#}4{#/blank#}

0÷9={#blank#}5{#/blank#}             

606÷6={#blank#}6{#/blank#}             

60÷2={#blank#}7{#/blank#}         

408÷4={#blank#}8{#/blank#}

31.

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只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