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5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035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对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乙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绪论(第一、
二章略)
 
导论(一、二、
三、四略)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第一章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三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第四章
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节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第七章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第八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节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一、洋务、戊戌与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后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
第十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十三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
2.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3.
阅读材料:
材料一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实际上都是一次制度创新和权力的重新界定。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益低的制度。商鞅变法……可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商鞅变法是一次破立并举的制度创新。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璧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的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商鞅死因进行分析

2.单选题(共10题)

4.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共事务的意识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民的身份特权
D.参政议政的权利
5.
自然法的概念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根据这一概念,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自然法范畴的是
A.天赋人权B.公正至上C.主权在民D.人人平等
6.
苏格拉底说过:“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后来演绎成古罗马法学的名言:“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古罗马最早实践上述观点始于(   )
A.《十二铜表法》B.奉行习惯法
C.万民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7.
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奴隶与奴隶主反复斗争的结果
B.苏格拉底认为人的道德本性是政治的基础,是道德主义政治思想
C.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D.善于诉讼和严格诉讼是罗马法中契约精神的具体体现
8.
“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中,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 “这种力量”是指( )
A.新贵族阶层B.“至上”的议会
C.信仰新教的国王D.辉格党和托利党
9.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以下对东南互保事件的评价符合史实的是(  )
A.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直接酿成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B.列强在华势力膨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的作用
D.国家权力开始呈现出外(地方)重内(中央)轻的格局
10.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
A.社会进化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资产阶级革命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11.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12.
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说明 (  )
A.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
B.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
13.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

3.选择题(共2题)

14.

37+42=  (     )

15.

37+42=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