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国共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国共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
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
(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二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
(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单选题- (共9题)
3.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A.维护了奴隶的利益 |
B.蕴含“法治”的精神 |
C.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
D.使贵族能随意解释法律 |
4.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
5.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
D.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
7.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A.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
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
D.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
8.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
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
9.
从整体世界的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10.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 | B.启蒙思想 |
C.人文主义 | D.蒙昧主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