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23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魏政权的前身代国实际上是以拓跋部落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各部落基本上逐水草而迁徙放牧,牧民是部落首领的私属,对后者有人身依附关系。公元386年,拓跋珪开始第一次“离散诸部”,解散部落组织,剥夺部落首领对其部落的统领权力,将牧民连同其首领在内统统转变为国家的编民。同时又实行“分土定居”,分给牧民土地,使其从事定居农耕或放牧,不准随便迁徙。但也有高车等一些部落因为发展程度低而被保留下来。由于诸多部落的激烈抗拒,加上西燕、后燕等外部势力的入侵,离散诸部曾两度中断。第二次是在公元394年与卫王拓跋仪主持进行的屯田相配合而实施的。第三次是在公元398年,在灭燕战争之后大范围的全面推行,北魏政权统治下的大部分游牧部落被离散。这一年,北魏迁都平城,建宗庙,立社稷,魏王拓跋珪称皇帝,是为北魏道武帝。
——摘编自李凭《北魏平城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拓跋珪离散诸部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拓跋珪离散诸部改革的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3年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后,基辛格在埃以和叙以之间进行穿梭外交,促使各方分别于1974年签署了军事脱离接触协议:以色列放弃部分西奈和叙利亚的领土,埃以承诺互不使用武力,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民用船只开放。埃及曾在阿以冲突中付出过巨大代价,经济不堪重负,政局不稳,民众不满,总统萨达特决心迈出和平的第一步。1977年,萨达特对以色列进行了历史性访问。1978年,在美国主持下,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埃以双方承认242号决议是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基础,中东各国有权在安全和公认的边界内和平地生活。1979年萨达特和贝京在白宫签署埃以和约。1980年,埃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戴维营协议结束了阿以之间的全面交战和对峙状态。协议签订后,美国给了埃及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在美国的活动下,西方大国也开始对埃及提供贷款以及开展各种援助。埃以和约违反了阿盟对以色列“不谈判、不缔和、不承认”的原则,利比亚、伊拉克等坚决反对戴维营协议;苏丹、阿曼等国则支持埃及。最终,阿盟开除了埃及的成员国资格,并将总部迁出开罗。萨达特本人也被伊斯兰极端组织所刺杀。
——黄民兴《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埃以关系改善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以关系改善带来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大业十二年(616)隋朝各地农民起义军有了很大的发展。韦城(今河南滑县)法曹翟让据有瓦岗寨,李密走投翟让。他为翟让画策,自往游说邻近的小股义军,所至皆附;又建议翟让直趋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并设伏军杀荥阳通守张须陀,瓦岗军第一次获得全歼敌军的大胜。
大业十三年(617)春,李密与翟让率精兵七千人袭取东都粮食供应地兴洛仓,开仓济民,并设伏兵大败来攻隋军,瓦岗军威声大振。翟让推李密为主,号为魏公。各地义军首领归附者络绎不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在石子河击败江都通守王世充之后,李密置酒宴请翟让,李密部将蔡建德举刀从后面砍杀翟让。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简练精锐两万余人,出击李密。李密“惑于众议”,亲率精兵出偃师迎敌。第一天接战时,就遭到失利。李密又恃傲轻敌,不设壁垒;敌军乘夜潜伏溪谷中,第二天奔向密营,纵火焚其庐舍,密军大溃。李密投奔唐朝,后为唐军击杀,时年三十七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密威望日益提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密的功过。

3.单选题(共7题)

5.
美国法学家莫里斯指出:“近一百二十五年间在美国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大都是为从事废除封建时代的规则和陋俗而恢复到罗马法的原则,有时甚至还回到罗马法的字句上面去。换句话说,罗马法和封建主义的《普通法》间的竞争,到今天还继续着。”在此,他强调的是
A.后世的法律与罗马法相互抵触B.美国法律对罗马法精神的继承
C.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D.罗马法依然适用于今天的美国
6.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7.
清初连续几任巡抚在江苏抑奢劝俭,“酒船妓乐高果看席及丧殡戏乐,概行禁止”,招致民怨。雍正谕示:“苏州等处酒船戏子匠工之类,亦能养赡多人;此辈有游手好闲者,亦有无产无业就此觅食;倘禁止骤急,……非长策也。”据此判断,当时
A.奢侈风气阻碍经济发展B.奢侈思想占据主流地位
C.雍正皇帝反对禁奢政策D.奢侈消费带动百姓生计
8.
下表是1910年中国境内流通的货币形式。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金融
C.中国融人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
9.
1983年,国务院发布《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指出:“城乡集市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应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通过行政管理和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说明在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对市场调节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
C.城乡集市贸易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
D.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
卢梭明确地表示,原始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是一个日益堕落的历史。由此,要享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就必须打破一切历史、文化造成的禁锢。据此可知
A.卢梭强调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D.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11.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解释之中。由于他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这段话适宜于评价
A.李鸿章和中体西用
B.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
C.胡适和新文化运动
D.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