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 |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
C.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
D.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
①盐城至南通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铁路的重要部分,是京沪高铁新通道的重要路段。
②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东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盐通铁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东台与上海、浙江的时空距离,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④铁路线路自徐宿淮盐铁路盐城站引出,向南经大丰区、东台市、海安县、如皋市,终至在建的沪通铁路南通西站。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④③② | D.①④②③ |
2.字词书写- (共1题)
元宵之夜的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灯海、人海相映成huī,各种彩灯炫丽夺目、美轮美焕。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尝一碗甜蜜的元宵,吃的是软nuò香甜,品的是如蜜的生活。游人在充满传统文化的喜庆氛围中逛灯会、吃元宵、赏花灯、看马戏,欢渡元宵佳节。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在横线上书写汉字。
huī_____ nuò_______ 逛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小题2】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
【小题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请为第⑥段的观点补充一个事例,并作简要阐释。
【小题5】第④段与第⑤至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看着花花草草们又从“沉睡”中苏醒,人们在西溪景区参观游览,探访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龙王古寺里虔诚祈祷,观瞻亚洲第一檀木卧佛;在黄海森林公园畅快呼吸,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现在黄海中学社团决定开展“不负春光,共游东台”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1)根据下列内容,为此则新闻添加一个标题。
东台美景又上***吴为山是东台的当代名人,你作为社团的一员,代表学校电话邀请吴为山来校作“发扬地方文化特色”的讲座,你准备如何邀请?
6.作文- (共1题)
请以“阳光”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600字以上。
7.- (共1题)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普少习吏事 习: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发箧视之 发:__________________
(3)及启封 及:__________________
(4)讶其文 讶: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二章》) |
B.卒用其人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
D.以语使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小题5】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
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
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
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