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13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3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自由”的差异揭示了两国在政治制度发展方面的不同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后,如何在城郊生活中追求自由成为了希腊人的关注点。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后的雅典公民更珍视自由,宁愿“在民主制度下受贫困。……此外由于氏族血缘关系逐步消亡,个人需通过努力,方能获得幸福。……能“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来追求真理”。这样的自由,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开始大胆的表达了。
——摘编自复旦大学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材料二就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自由”是被从否定意义上来理解和定位的,即一种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个体态度或行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胡适认为,这种“自由”只来达到内心的自我安慰,而始终没有认识到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所以和现代自由所强调的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相比,心性自由是一种束缚的、空想的、形式的自由。
——摘编自寇东亮《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的思想辩证》
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观点,并列举雅典民主政治改革中的相关史实。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自由”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官制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弊端。
2.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谈到:“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大地里,……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斌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反孔批儒的战士却又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的儒学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据材料一、二、三,谈谈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各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思想内容和成果来论证学者钱穆“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的观点(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杨.280字左右)。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法治,的主张在中国历史悠久,从古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法治”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大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材料三殷忧所以启圣,外患所以兴邦,不胜大愿,伏愿皇上因胶警之变,下发愤之诏,先罪己以励人心,次明耻以激士气,集群材咨问以广圣听,求天下上书以通下情。明定国是,与海内更始,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纡尊降贵,延见臣庶,尽革旧俗,一意维新,大召天下才俊,议筹款变法之方,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夫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法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的。
(2)简述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有学者将戊戊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试从材料三的法治主张说明这一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以来“法治”,思想发展的特征。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道德品质很多时候成为影响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的伟大,既不是因为他是美国的首任总统,也不是因为他具有多么深厚的思想理论.……他之所以伟大,主要是因为他的极富吸引力的伟人品质和他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力。
——王立宗《华盛顿因何伟大?》
材料二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面对强大的敌人,甘地提出的惟一斗争武器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当时的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国家。面对这种情况,甘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信力建《不朽的甘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的伟人品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质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甘地采取的斗争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选择这一斗争方式的原因。
(3)综上,概括华盛顿和甘地的共同品质。

2.单选题(共12题)

5.
史学家指出:“这场革命展示社会契约实践的历程,证实了自然法学说之可行性。(人民)在挣脱旧政府,回归“自然状态”后,重新建立政府,宣布是人民所创造,权利由人民授予。有人视这为一个人们可以自行设计——以避免过去错误的国度,有人赞扬这是一个平等的乐园”,这场革命
A.是近代代议制的开端
B.开创了民主共和制
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
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的根本原因是马
A.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对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
C.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D.“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7.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其中一场会战,虽然最终中国军队败退,但是大量消耗了日本的人力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抗日战争自此进入相持阶段。这场会战指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8.
下图的这部影片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影片通过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肇事案,牵出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件。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庄严的法律不仅严惩了真凶,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完善法制社会的思考。该影片创作背景是
A.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C.全国人大对新宪法修订的影响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9.
上海五国机制最早从建立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入手,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又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将经济合作列入战略性议事日程。据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最为贴切的是
A.区域间反恐及经济合作集团组织
B.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
C.新型的军事安全及经济合作联盟
D.大国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10.
不结盟运动的缔造者尼赫鲁曾说,“我们并不想要反对任何人——我们主张依靠自己站起来,并愿同所有想同我们合作的人们携手合作。我们并不期望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从本质上讲,不结盟是行动的自由,是独立的一部分。”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并不反对美苏霸权主义B.重视对外关系的独立性
C.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D.加速了亚非一体化进程
11.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兴起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12.
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下表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3.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大阶段的分水岭
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
评论家这样介绍某一画派的特色:“如果一幅画必须远远地欣赏,大概就是这个画派的杰作了,因为画家采用的也是从远处看来的眼光,把许多描饰都简化了。”“对色彩的强调,对整个画面色、光效果的重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随之而来的是空间及事物具体结构的消逝。”“他们对事物的处理,就只管风格不风格,而不管是什么东西。”这个画派应是
A.现实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
15.
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0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工厂开始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C.发展重化工业成为当时主要潮流D.科技成为推进经济的重要动力
16.
“(它)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由材料可知
A.启蒙运动宜扬理性,挑战权威和迷信
B.宗教改革主张言论自由,强调世俗权利高于神权
C.启蒙运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和王权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解放了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