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003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制度的创新”
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结构图示。

材料二: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要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政治制度?其确立于哪一历史时期?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从材料可知此法律包含哪些核心内容?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用史实说明1787年宪法是否实现了“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
(4)如何理解材料四对孙中山学说的评价?为什么说他是“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
“文明史观”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某校历史研究小组针对不同主题展开了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讨论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误算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讨论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讨论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1)根据讨论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讨论二“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此事件,有何合理性?
(3)将讨论三的四个词语适当组合,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短评。
3.
文明的交往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绸和造纸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主要通过哪一途径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
(2)以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二中欧洲“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哪些?而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中“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指的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西方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
4.
科技的影响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用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具备这些条件从而促成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选择题(共17题)

5.

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6.

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7.

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8.

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10.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后来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②“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

③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④“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11.

       凡尔纳是{#blank#}1{#/blank#}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blank#}2{#/blank#}。《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blank#}3{#/blank#}发电。

12.

       凡尔纳是{#blank#}1{#/blank#}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blank#}2{#/blank#}。《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blank#}3{#/blank#}发电。

13.小东的朋友小刚对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过于敏感、拘谨,甚至害怕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为了帮助小刚,小东提出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建议,其中值得肯定的有(   )

①既要少说话,又要处处设防

②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③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④既要自然大方,又要保持适当距离

14.小东的朋友小刚对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过于敏感、拘谨,甚至害怕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为了帮助小刚,小东提出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建议,其中值得肯定的有(   )

①既要少说话,又要处处设防

②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③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④既要自然大方,又要保持适当距离

15.

《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一件事,并作简要评析。

16.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1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贾平凹在谈到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时说,书中多个人物的      是他老家棣花街的村民,乡村是他生命苦恋的花园

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已初见成效,        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进一步深化。

③“最美女教师”——黑龙江省中学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已传遍大江南北,她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许多人      地留下了热泪。

18.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贾平凹在谈到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时说,书中多个人物的      是他老家棣花街的村民,乡村是他生命苦恋的花园

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已初见成效,        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进一步深化。

③“最美女教师”——黑龙江省中学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已传遍大江南北,她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许多人      地留下了热泪。

19.

选择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冯唐

    ①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这跟远大理想和父母督促等都毫无关系。我从小爱较真,比如,老师鼓舞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会一直问:“怎么定义‘中华’?怎么定义‘崛起’?读什么书?中华崛起和我读你说的那些书有什么必然关系?”还没等我问完,老师就不搭理我了……

    ②我从小喜欢读书全是因为那时候没任何其他有意思的事可干。我生于1971年,我们是最后一代需要主动“杀时间”的人: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平板、没有电脑,也没有游戏厅、旱冰场。我又对体育没任何兴趣,上街打架又基本是被打,只剩下读书,于是我就读书。尽管那时候可读的书种类不多,但是已经能看到李白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已经能看到《诗经》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③我那时候的学校有图书馆吗?我不记得了,很可能没有。北京的街面上似乎有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里最热闹的是报刊栏,一对老头、老太太站在报刊栏前看当天的报纸。有一次我试图进入一个图书馆,里面当班的被我吓了一跳,以为我是来偷东西的坏孩子。我问:“能借书吗?”她说:“不能。”我又问:“能进入书库随便看看吗?”她说:“不能。”我再问:“为什么?”她说:“你借书,怎么能保证你一定能还?你进书库,怎么能保证你能爱护书、不偷书呢?”我接着问:“那你是干什么的呢?”A她说:“就是看着像你这样的人的。”

    ④第一次体会到图书馆的美好是在北大。早点去图书馆,如果运气好,能有个靠窗的座儿。窗外是很多高大的白杨树,有很绿的草地,草地上有一些弹着吉他唱歌的男女,每个人的眼睛似乎都是全世界最忧伤的。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墙消失,周围的窗户全部打开,周围的一切变软,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空气,混沌在四周,不知今夕何夕。B时间变得很短,一个恍惚,就饿得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图书馆要锁门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地忽然变黄了。

    ⑤16年前,我去美国读书;16年后,我去美国休个长假。中间这十几年,事冗时仄,只有两项运动:开会、应酬,读书都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长假中,不设手机叫醒,在风铃声中自然醒来,忽然想到,可以再捡起多年前的爱好,再去泡泡图书馆。

    ⑥开车去距离住处最近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无须证件,无须存包,无人盘问,我就大摇大摆的进入图书馆。我在角落坐下,中庭泻下来的阳光很猛,松树很老,草很嫩。一切很静,走路、掏钥匙、挪挪屁股,都会发出大得吓人的声音。坐下,吸口气,满鼻子纸张和油墨的味道。

    ⑦看书看到被尿意憋醒,去上洗手间,我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往上看,明晃晃的阳光,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是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都有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人类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一切都是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

    ⑧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

3.单选题(共17题)

22.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D.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23.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撰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的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总统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A.英国B.美国C.日本D.德国
24.
林肯在1854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生相违背。”这段话表明,林肯()
A.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B.从伦理道德角度批判奴隶制
C.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D.从经济发展角度否定奴隶制
25.
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26.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7.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土地兼并严重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8.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29.
1851年5月,英国人举办“万国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兴建了一座“水晶宫”,以展示工业革命的各项技术发明。博览会造成轰动,维多利亚女王还亲临剪彩。在这次博览会中,游客有可能看到的展示品是
A.收音机B.电话机C.火车D.汽车
30.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B.枪支、玻璃等
C.茶叶、丝绸、瓷器等D.黄金、象牙等
31.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
C.第③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D.第④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32.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C.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33.
下表是清代两个不同时期国家税收的项目及总额。丁项应属于哪种收入?(  )
 
乾隆18年(1753)
光绪34年(1908)
甲、土地税
48,057,000两
102,480,000两
乙、盐课
5,561,000两
30,000,000两
丙、国内关税
4,325,000两
900,000两
丁、□□□
0
32,902,000两
 
A.免役钱B.工商税C.丁口税D.海关税
34.
“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这一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论》D.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35.
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36.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37.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38.
完工于1436年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见下图)是布鲁内莱斯基的经典作品之一。他改良了古罗马建筑技术,冲破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戒律,穹顶的塔式天窗使光线射入教堂。后人将这束光誉为
A.西方人文精神觉醒的第一道晨光
B.主张以人为本追求现世幸福的阳光
C.新教引领下打破教会束缚的霞光
D.告别君主专制迎来民主自由的曙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选择题:(17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