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499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0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颤抖(zhàn)  旁鹜(wù)   禁锢(gù)   廓然无累(guó)
B.栖息(qī)    沉浸(qìn)  喑哑(yīn)  披蓑带笠(suō)
C.妖娆(ráo)   留滞(zhì)  麾下(huī)  重蹈覆辙(zhé)
D.恣睢(zī)   昏晕(yūn)  嘻闹(xī)   强聒不舍(guō)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聪明的泸州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泸州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张晓松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D.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3.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小题1】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B.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C.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D.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B.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猖蹶:失败
C.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照顾。
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每天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C.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就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小题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架陪伴“我”成长。
【小题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小题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拨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6.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⑪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⑫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⑬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小题1】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它的能力?
【小题2】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AI会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7.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以上内容选自英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上文画线部分所用修辞手法对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书里我们认识多彩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灵魂都得到一次净化。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9.
请以“沉醉在 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足球”“音乐”“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
②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