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革命后的新国家尚未定型,拿破仑给了它一整套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大师的的杰作。1789年的革命已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但是随后民主力量起而与之相争,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则富并扩大其势力……在欧洲,法国思想的传播、英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壮大,都在导致同样的后果,拿破仑在摧毁欧洲旧制度并把现代社会秩序的各项原则传入欧洲时,大大加速了这个演进过程。文化的蓬勃发展、人民主权原则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等都预示着民族的觉醒,拿破仑所进行的领上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资本主义正在西欧生根发芽,大陆封锁保护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成长。
——(法)乔治·勒费夫尔
材料二拿破仑虽然继承了法国革命的某些原则,如法律而前人人平等,但他严重破坏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各民族自决的原则等。他的称帝可能出于某种需要,但恢复朝仪,分封贵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欧洲帝国的宫廷一样,则纯属历史的倒退。他不能不对破坏和平负主要责任;如果他只想维护自然疆界,那么对远征俄国又作何解释?尽管他也不得不承认某些错误,如对西班牙的侵略,把逃亡者的产业归还原主,与奥地利公主结亲等,但这种“坦率”既不能掩盖他的政治野心,更不能增加这部神话的科学性。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拿破仑的角色定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角色定位各自依据的史实。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拿破仑的事业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在法国,革命后的新国家尚未定型,拿破仑给了它一整套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大师的的杰作。1789年的革命已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但是随后民主力量起而与之相争,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则富并扩大其势力……在欧洲,法国思想的传播、英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壮大,都在导致同样的后果,拿破仑在摧毁欧洲旧制度并把现代社会秩序的各项原则传入欧洲时,大大加速了这个演进过程。文化的蓬勃发展、人民主权原则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等都预示着民族的觉醒,拿破仑所进行的领上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资本主义正在西欧生根发芽,大陆封锁保护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成长。
——(法)乔治·勒费夫尔
材料二拿破仑虽然继承了法国革命的某些原则,如法律而前人人平等,但他严重破坏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各民族自决的原则等。他的称帝可能出于某种需要,但恢复朝仪,分封贵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欧洲帝国的宫廷一样,则纯属历史的倒退。他不能不对破坏和平负主要责任;如果他只想维护自然疆界,那么对远征俄国又作何解释?尽管他也不得不承认某些错误,如对西班牙的侵略,把逃亡者的产业归还原主,与奥地利公主结亲等,但这种“坦率”既不能掩盖他的政治野心,更不能增加这部神话的科学性。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拿破仑的角色定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角色定位各自依据的史实。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拿破仑的事业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3.
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问题:(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6题)
7.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说明( )
3.单选题- (共6题)
12.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存天理,灭人欲” | D.“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14.
《孙中山选集(下)》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张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
D.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