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50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
材料一:秦统一后,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西汉时期,官僚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当时宰相权力很大,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材料二:雅典国家形成之初,梭伦改革前,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4分)
话题二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
英国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8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和1875年宪法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4分)
2.
“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8分)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8分)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
3.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因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6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4.
(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波兰籍银行家兼经济学家布罗赫在19世纪末期曾预言,由于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的潜力,战争会变得持久和具有整体性,战场上的决斗将变成工厂、技术和资源的较量,军队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武器杀伤力的增强,将军和士兵会变成纯粹的屠杀机器和被屠杀的对象。
材料二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如果他鼓励农奴和乌克兰人造反……情况对他很可能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普法战争中,俾斯麦也没有支持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来对抗凡尔赛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形是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德国政府不断鼓励俄国少数民族的独立运动,或是利用俄国移民中的激进分子到工厂和军队去制造矛盾。英、法、美则在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基础之上,配之以宣传上的攻势。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加上德军战场上的形势不妙,逐渐破坏了德国人在精神上进一步抵抗的决心,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逐渐消失。
(1)布罗赫的预言是否得到实现?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之。(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战”同以往战争的不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6分)

2.单选题(共19题)

5.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6.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的纠纷
B.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维护市容市貌
D.用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7.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  )
①主权在民的原则 ②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④联邦制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
麦迪逊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联邦制原则指导的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力
B.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权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C.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
D.三权分立原则可用于处理两种政府间关系
9.
《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帝国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材料表明
A.皇帝并不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皇帝权力受到联邦议会限制
C.联邦议会权力高于帝国国会
D.帝国皇帝具有专制独裁权力
10.
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利论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1.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12.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13.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A.盐铁官营
B.“贱商令”
C.闭关锁国
D.“海禁”政策
14.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15.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16.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17.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18.
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公约》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19.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20.
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苏俄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1.
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相比,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是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通过对外战争发展法西斯势力而建立
C.通过议会的合法道路而掌权  
D.通过发动政变而上台
22.
“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
A.莫斯科战役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23.
西方的各种节日近年来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影响颇大,例如“圣诞节”在中国各大城市成为狂欢节,商家抓住时机促销,也成为购物节。对这种现象到底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直接冲击,还是异化,专家众说不一。因此有必要对西方文化历史有基本的了解。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复活
B.如今以色列犹太人和西欧人宗教信仰是一致的
C.圣诞文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D.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圣诞老人给世人带来平安和好运

3.选择题(共14题)

24.为了减少如图漫画所讽刺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    )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②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

③对不孝敬父母者予以处罚

④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25.为了减少如图漫画所讽刺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    )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②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

③对不孝敬父母者予以处罚

④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26.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

支出项目

金额(两)

占总计百分比

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

2048433

12.78

华洋工匠工食

4209619

26.26

购买机器

1055143

6.58

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

7934732

49.50

购买军火

720745

4.50

译书及办舆图经费

61117

0.38

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27.图中的两种观点是否正确,请你辨析。

28.口算

480÷4={#blank#}1{#/blank#}

650÷10={#blank#}2{#/blank#} 

360÷40={#blank#}3{#/blank#}

29.我国陆地面积约(    )
30.康有为认为:“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康有为的意图是(    )
31.康有为认为:“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康有为的意图是(    )
32.口算

720÷10={#blank#}1{#/blank#}

850÷50={#blank#}2{#/blank#}

1600÷80={#blank#}3{#/blank#}

4900÷70={#blank#}4{#/blank#}

33.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34.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35.口算

2000÷500={#blank#}1{#/blank#}

2700÷900={#blank#}2{#/blank#}

2400÷200={#blank#}3{#/blank#}

36.口算

2000÷500={#blank#}1{#/blank#}

2700÷900={#blank#}2{#/blank#}

2400÷200={#blank#}3{#/blank#}

37.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把父母比作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因为(    )

①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②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最好守护者

③我们在对父母的学习和模仿中逐渐走向个性的独立

④我们从父母的爱中懂得了什么是爱,学会了爱别人,学会了分享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