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8月底,美国政府下达了《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这一纲领性文件。该文件一方面表示将根据盟国协议肃清日本军国主义和实行民主改革,另一方面又声言要“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对美国制定的有关占领政策,“各盟国之间如有意见不一之处,应以美国的政策为准”,等等。
1946年2月,盟军最高统帅提出了日本修宪三原则:天皇将作为***凯南批评现行对日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所谓“遏制”。凯南的意见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重视。美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撤销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撤销了解散日本大企业的大部分指令。美国还增加了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国际关系史简编》
(1)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制定该纲领性文件的意图,以及战后初期美国对日进行了哪些改革?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8年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变化?如何评价这一变化?
材料1945年8月底,美国政府下达了《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这一纲领性文件。该文件一方面表示将根据盟国协议肃清日本军国主义和实行民主改革,另一方面又声言要“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对美国制定的有关占领政策,“各盟国之间如有意见不一之处,应以美国的政策为准”,等等。
1946年2月,盟军最高统帅提出了日本修宪三原则:天皇将作为***凯南批评现行对日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所谓“遏制”。凯南的意见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重视。美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撤销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撤销了解散日本大企业的大部分指令。美国还增加了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国际关系史简编》
(1)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制定该纲领性文件的意图,以及战后初期美国对日进行了哪些改革?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8年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变化?如何评价这一变化?
3.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到倭寇侵扰,松江府又发生灾荒。徐家的生活日益窘困,祖母、母亲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徐光启从小就对治产兴家、抗击倭寇有着直接的印象。1581年,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但此后两次京试进士,均落第。1596年,徐光启开始教私馆。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后来在南京又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加入了天主教。1604年,43岁的徐光启中进士,艰辛的科举之路使他反思:“若今之时文,真是无用”。他还曾设想废弃八股文,叫学生去学一些“有用之学”。他赴京任职后,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1633年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其中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等。另外徐光启还编写了《农政全书》。《农政全书》转录了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同时也收录了徐光启自己撰写的农业方面的专门论述,这部分论述都是徐光启经过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科学性较强。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徐光启接受并传播西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光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到倭寇侵扰,松江府又发生灾荒。徐家的生活日益窘困,祖母、母亲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徐光启从小就对治产兴家、抗击倭寇有着直接的印象。1581年,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但此后两次京试进士,均落第。1596年,徐光启开始教私馆。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后来在南京又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加入了天主教。1604年,43岁的徐光启中进士,艰辛的科举之路使他反思:“若今之时文,真是无用”。他还曾设想废弃八股文,叫学生去学一些“有用之学”。他赴京任职后,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1633年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其中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等。另外徐光启还编写了《农政全书》。《农政全书》转录了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同时也收录了徐光启自己撰写的农业方面的专门论述,这部分论述都是徐光启经过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科学性较强。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徐光启接受并传播西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光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单选题- (共4题)
4.
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
A.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 |
B.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
C.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
D.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 |
5.
早期罗马公民法中,奴隶交易要求买卖双方必须出场,当着五名作为见证人的罗马成年市民的面,由另一位市民手持一把铜秤主持完成交易仪式。后来罗马市民更多采用万民法发展出来的“让渡”形式,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形式。这种变化表明
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 B.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棋栩不清 |
C.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 D.马法法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
6.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